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要看大局、看大势


——“中国经济崩溃论”缘何不攻自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13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各方人士“唱衰中国经济”或“唱空中国经济”,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硬着陆、人民币崩溃、房地产崩溃,债务崩溃,等等。不管“唱衰中国经济”或“唱空中国经济”的人士或机构来自欧美还是日本,他们对中国经济并无真正的了解,所谓的论据往往是主观臆测或刻意歪曲。当然,不排除一些人士或机构试图从预测中国经济崩溃中获取“声誉”,或者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做空中国经济而投机获利,但最终都被证伪,自取其辱。
 
  数轮“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表现
 
  第一轮发生在1989年。当时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再之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复杂变化,一时间关于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甚嚣尘上。随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轮中国经济崩溃论趋于沉寂。
 
  第二轮发生在1997年。背景是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外国经济学家再次抛出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他们没想到中国不仅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还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起到亚洲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第三轮发生在2001年。当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西方人士预言,“脆弱”的中国经济难以顶住外国资本和产业的侵袭,多数中国企业会因此倒闭破产。美国的《中国经济》季刊主编斯塔德维尔在《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更是做出了耸人听闻的预言。他在《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写道:“中国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这些人没料到,2003-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0.5%,年均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
 
  第四轮发生在2010年前后。背景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受到这一危机的强烈冲击。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再次盛行,甚至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都发表了一篇“唱空中国经济”的文章《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中国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保民生的社会政策,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并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作出重大的贡献。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波“中国经济崩溃论”随之不攻自破。
 
  第五轮发生在2015年。由头是中国股市出现了异常波动。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周双刊)提出了“中国经济还行吗?”的疑问。法国《回声报》通过“经济增长‘停滞’”、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引发恐慌”等“现象总结”,断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甚至拉低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的“预言家”章家敦再次声称中国经济最多只能撑一年,甚至熬不过“这个冬天”。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在2015年冬天平静度过,并保持增长的态势。
 
  如果说上述五轮“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患者”主要来自欧美的话,那么我国的近邻日本近年来也加入了“患者”行列。据悉,日本一些学者和经济界人士长期看衰中国,不断在媒体和书籍中断言“中国经济有太多问题,早晚露出破绽”。他们常常用“实际GDP比公开数据要少得多”、“暴动和罢工每年超过十万次”、“房地产泡沫已经达到极限”等等所谓的“扎实”证据,来给中国经济形势下“诊断书”。
 
  事实是导致“中国经济崩溃论”幻灭的特效药
 
  我们不应否认,中国经济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就像观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样,要看大局、看大势。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78年的不到200美元,到2016年超过8000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而且即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经济实力现在“举足轻重”,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火车头”。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决一些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目前,这一改革正在取得切实的成效。
 
  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将有利于欧美和日本的在华投资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和收益。另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日益成为外国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者,近年来迅猛增长的中国海外游客和“海淘”商品就是明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外经济交流合作必将有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都将从中受益。
  有一些机构和人士已经改变了看法。比如,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就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中国赢了”(Chinawon)。这期周刊的封面文章作者、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IanBremmer)承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唯一最具实力的国家。而就在五年前,西方认为,中国总有一天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来维护政体的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更加完备、更可持续。日本的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刊文指出,那些预言“中国崩坏”的书,已走进“死胡同”。因为在喊了十几年“狼来了”之后,中国经济丝毫没有崩坏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许多书中所述之事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截然相反。该文最后郑重指出,日本民众正确地认识中国,才会真正对日本有利。
 
  “中国经济崩溃论”很像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有些人在研究中国问题时,大脑中总会不自觉地用西方经济学的模式去套用、解释和预测中国的经济发展。当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稍微接近其大脑中的“西方镜像”时,他们就欢欣鼓舞、弹冠相庆;否则,就焦虑不安、气急败坏。他们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还有区别于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不想承认其他模式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他们总以为其他模式只是过渡性的存在,就中长期而言必须而且肯定要过渡到西方经济模式。当他们发现中国越来越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时,他们的认知就越来越“失调”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党中央举旗定向,中国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不能胜利到达的彼岸。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极其伟大的事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不屈不挠、接续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徐进)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

    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2018-05-29
  • 中国企业“走出去”别犹豫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在全球布局已成为常态。2016年,福建泉州民营企业掀起了一股“走出去”热潮,安踏、贵人鸟、九牧王、七匹狼纷纷收购国外品牌
    2017-04-05
  • 良好开局须倍加珍惜——评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GDP增长6 9%、工业增速6 8%、进出口总额增长21 8%、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7 2%……17日,国家统计局亮出的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注入更多信心。
    2017-04-18
  • 重质的中国经济让世界更有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6 6%和6 2%,体现了国际机构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定增长的认可,这无疑也将为正在爬坡过坎、增长势头好转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
    2017-04-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