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螺纹钢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主力合约2405价格最低下探至3414元/吨,华东现货价格也跌至3500元/吨附近,之后5个交易日连续反弹。笔者认为,目前螺纹钢的下跌趋势已经结束,反弹高度则需取决于需求恢复的程度。
本轮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春节过后的这轮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需求的走弱,二是成本的下移。需求的走弱又大致分为3个阶段。春节过后,市场普遍认为需求可能会有所好转,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导致需求明显弱于预期。3月5日之后,进入真正的需求验证阶段,需求继续走弱,叠加全国两会超预期政策不多,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蔓延。到3月15日当周(3月11日—15日),钢材库存突破2500万吨,接近2019年高点,市场悲观情绪达到极限。
需求仍是决定价格反弹高度的关键因素
春节后现实需求的走弱有一部分原因是天气影响,随着近期天气的好转,下游需求在边际上有所恢复。3月中旬,螺纹钢库存见顶(1324.8万吨),上周(3月18日—22日,下同),钢企螺纹钢库存周环比回落了34.83万吨。按照历史经验看,3月份之后螺纹钢平均去库存速度在49万吨/周左右。虽然今年上半年预计需求偏弱,但考虑到螺纹钢供应水平偏低,未来1个~2个月依然可能看到加速去库存的情况。笔者按照周均去库存40万吨估算,到6月中旬,螺纹钢库存预计同比增加56万吨。
从具体下游行业来看,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偏弱。今年1月—2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9%,相比2023年回升0.6个百分点,但新开工、施工、竣工及销售数据降幅均有所扩大。不过,春节之后,房地产托底政策继续出台,苏州全面取消限购、深圳降低社保要求年限,杭州也全面放开二手房购买限制。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到了系统谋划房地产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预计后期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再考虑到低基数因素影响,下半年应该能够看到房地产在边际上的企稳。
基建目前继续起到对冲房地产市场下滑的作用,1月—2月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同比增长8.95%,较2023年回升0.7个百分点。今年基建投资的资金相对充足,2023年10月份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有5000亿元将在今年投入使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部署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上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限额,这些均将在1月—2月份形成实物工作量。
供给端回升概率较大
春节过后,钢材价格的快速下跌导致钢企利润压缩,钢企减产检修范围扩大。3月初沙钢一座5800立方米高炉宣布检修至7月份;广东省主要钢企也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集中控产。3月份日均铁水产量及螺纹钢周度产量也基本呈现回落趋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轮黑色系期货的价格下跌呈现出明显负反馈特点,即原料价格的跌幅明显大于钢材价格跌幅,钢企利润已经有所恢复。上周,全国247家钢企盈利面也环比扩大了1.74个百分点。在没有限产政策的情况下,随着钢企利润的恢复,预计日均铁水产量可能会逐步恢复至230万吨~235万吨的水平。
电炉钢在经历了春节之后的季节性复产之后,目前复产速度也有所放缓。上周短流程螺纹钢产量为27.1万吨,同比减少19.22万吨。但今年初以来,废钢供应量稳步回升,前两个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1.6%,而生铁产量则同比下降了0.6%,铁钢比相比2023年12月份下降6个百分点,这表明废钢使用量有所增加。
同时,3月上旬国务院公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预计2024年废钢供应量增加将是大概率事件,届时可能会带动下半年电炉钢产量的回升。
产业链或重回正反馈逻辑
2月份以来的螺纹钢供需双降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出了一轮负反馈行情,后期一旦螺纹钢市场由供需双降转为供需双增,则可能会带动整个产业链重回正反馈逻辑。
一方面,需求好转带动供应回升,进而带动原料需求的回升,且钢材价格回升可能会进一步打开原料价格的上涨空间;另一方面,今年春节之后,钢企对于原料补库的预期证伪,故不论是铁矿石还是“双焦”库存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一旦需求恢复、钢企复产的预期形成,可能会带动钢企新一轮的原料补库。
上周,全国247家钢企铁矿石库存环比回升124万吨,为连续第2周环比回升。从主要品种的期限结构上来看,铁矿石月间价差大幅收窄、“双焦”远月升水及远月钢企盘面利润的收缩均反映了未来产业链重回正反馈逻辑的预期。
总的来说,当下螺纹钢市场依旧处于供需双降的格局,但随着天气的好转和宏观政策的持续加码,未来1个~2个月预计能够看到需求边际上的好转。同时,需求的边际好转及钢企利润的恢复也会带动螺纹钢供应的回升。而这种供需同步边际好转的格局一旦形成,则会使得整个产业链重新回到正反馈逻辑当中,即原料、钢材价格同步上涨,且原料走势强于钢材。
所以,笔者认为当下螺纹钢价格再破新低的可能性不大,但反弹高度取决于需求恢复的程度。故建议在远月合约上寻找逢低买入机会。(刘慧峰)
转自:中国冶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