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有色金属工业2021年的发展态势可谓“喜气洋洋”。“2021年1月份至11月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5910.7万吨,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达3410.1亿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说。
2021年,有色金属工业产量和企业利润成绩喜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也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行业仍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仍需要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拓展新空间。
1. 价格上涨利润创新高
从发展态势看,2021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呈现出“价格热、关注度热、参与度热”的特点。
2021年,铜、铝等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铜是能源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原材料,铜价在上半年出现快速攀升态势,并在2021年5月10日创出10724.5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11月份,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均价分别为9765美元/吨和9594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38.25%和35.54%。与此同时,2021年国内市场铝、锌等有色金属价格分别创出24765元/吨、27720元/吨的历史新高。
从上市公司2021年三季度报看,行业龙头企业的业绩着实喜人。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紫金矿业、白银有色5家以铜综合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共计实现销售收入75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实现利润187.8亿元,同比增长154%,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中国铝业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1949.29亿元,同比增长46.39%;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103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段绍甫认为,有色金属企业之所以利润创新高,根本原因是受经济复苏、供求不平衡以及资金流动性影响、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发展带动。市场对全球经济恢复的良好预期,促进了消费市场回温。从供求基本面看,铜矿等矿产产量恢复缓慢,跟不上需求增加的步伐。从货币流动性看,美国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升有色金属价格上行。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均增长185%,相应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有色金属需求,尤其是锂电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碳酸锂当量产量达到27万吨,同比增长49.7%,消费量达到25.8万吨,同比增长95%,锂电材料产量和消费量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磷酸铁锂产量同比增长200%。
大宗原料商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可以使行业盈利大增,但不可避免会影响下游消费。“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生产领域,有色金属工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供稳价的方针,克服电力供应不足、国际物流不畅、能源价格上涨等困难,千方百计增加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赵武壮说。
数据显示,2021年前10个月,我国精炼铜产量861.6万吨、同比增长5.85%,精炼铅产量595.6万吨、同比增长13.33%,精锌产量543.2万吨、同比增长3.19%。
2. 创新加速向绿色转型
大宗原料价格周期性波动是市场常态,有色金属工业不可能靠价格上涨实现效益提升。只有做好产业自身的“强筋健骨”,以战略眼光进行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空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轻金属部副主任莫欣达表示,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多个细分领域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备受关注的电解铝行业,在环保标准不断趋严、自动化智能化等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实现下降24千瓦时,指标全球领先,能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电解铝行业通过产能置换,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过23%,较2020年底又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是有色行业绿色转型的创新路径之一。2021年,再生铝生产增速加快,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800万吨,与此同时,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产业融合发展也开始提速。再生铝生产用电量仅为电解铝的5%左右,通过再生铝承接电解铝消费将成为节能减碳的一个途径。
一方面是行业加速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出台的政策给产业创新带来动力。2021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推动电解铝行业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大力发展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色金属功能材料,是产业迈向现代制造业高端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大国,正极材料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赵武壮表示,新材料领域技术进步速度在不断加快,一代产品的技术寿命在不断缩短,只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未来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着力点,葛红林认为,可以从拓展海外市场上持续发力。
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有色金属工业在2021年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突破资源约束,有色金属工业已在境外形成了很大规模的矿产资产,境外资产经营已经是许多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2021年,全球新建投产6大金属矿山,除3座铁矿外,其余3座铜矿都是我国紫金矿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其中,境外2座分别是刚果(金)产能30万吨/年铜金属的卡莫阿—卡库拉和塞尔维亚产能9万吨/年铜金属的蒂莫克。2021年,我国企业境外矿山铜产能超过200万吨/年。
铝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获得了近百亿吨的铝土矿资源,既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又获得了国际话语权,在2021年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铝土矿进口价格基本稳定,有效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
“不过,未来还需要持续拓展海外市场。”莫欣达分析认为,目前,海外铝土矿开发及进口的国别相对集中,几内亚、澳大利亚、印尼占比超过99%,未来还需进一步多元化发展,以确保供给安全。
赵武壮认为,围绕国内短缺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对境外资源的利用,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