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工行业勾勒碳达峰路线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1-11





  记者获悉,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政策已制定完成,有关文件尚待正式发布。相关的标准制定、统计、核算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一些行业产能控制政策也将出台。从总的思路来看,将加快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大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全面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据研究,石化化工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石化化工行业将进入整合升级期,能源转型替代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成长空间打开。值得注意的是,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增加了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利好行业能效先进企业。


  石化和化工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接近14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左右。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来看,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石化、煤化工项目,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未来将出台一些行业的产能控制政策,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现代煤化工发展潜力巨大,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是重点发展方向。


  相关的思路在日前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可窥一斑。该文件明确,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和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动重化工业减量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严控尿素、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应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鼓励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也是石化化工行业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李永亮表示,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目前有30%的产能达不到基准水平,需要在不超过三年时间内,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正在研究提出一系列石化化工行业节能升级改造的技术方向。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将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石化化工行业而言影响是最大的,增加了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利好行业能效先进企业。”李永亮分析说,石化化工行业的一大用能特点就是有一部分煤、油、气等能源被用作原料,而不是燃料或动力用途,其中部分能源的碳元素进入产品中,并不产生碳排放。截至2020年底,石化化工行业能耗总量6.85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料用能约为2.02亿吨标准煤,占比29.5%。从全国来看,石化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到全国原料用能总量的70%。


  在他看来,这一调整是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起步。“十三五”时期以来,能耗“双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涉及能耗总量的刚性约束较强,有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情况。对于石化和化工行业来说,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中移除,增强了管理弹性,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客观反映了行业发展诉求和能源利用情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能耗总量和原料用能的完全放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李永亮强调,石化项目还是要按照国内大循环、产业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要求来合理有序建设。


  碳排放统计、核算降碳基础能力的提升工作也在抓紧推进。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在组建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在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指导下,组织协调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制定统计核算方法和标准,开发碳排放监测方法的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提出科学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等排放因子数据等。


  随着石化化工行业碳减排实施路径逐渐清晰,相关企业已行动起来。2021年12月31日,江西首座综合加能站正式投入运营,日供氢能力达500公斤,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汽服、便利店等多项能源供给服务项目于一体。这背后是中国石化正在推动形成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截至去年底,该公司在全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74座、充换电站超1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超1000座。


  中国海油也提出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将力争到2028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抓好海上油气低碳生产的同时,提升天然气生产利用,并加快新能源新产业培育,力争建成1-2个综合能源示范岛。


  国金证券分析师许隽逸指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石化龙头的高成长性打开了巨大空间。同时,石化龙头企业持续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进行大体量布局,推动大炼化龙头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记者 王璐)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石化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部分领域现投资过热

    石化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部分领域现投资过热

    2017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六年来最高增速,今年一季度全行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发展态势,多个品种产能利用率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PX、煤制乙二醇、烯烃、化工新材料等部分领域出现投资过热现象。
    2018-05-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