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利空因素影响 锌价仍有下跌空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15





  6月中旬以来,沪锌价格大幅下跌至2.1万元/吨后,近期又震荡上涨至2.2万元/吨一线,价格相对坚挺。在供应恢复和消费转淡的过渡期,基本面表现出一定韧性,叠加低库存对盘面的支撑,锌价没有快速下跌。展望三季度,锌基本面走弱的逻辑较为清晰,抛储进一步加大供应压力,库存拐点不远,汽车消费的走弱可能使得淡季更淡,从而成为刺激锌价下跌的重要驱动。笔者认为,应将锌作为有色金属板块中的空头配置,逢高做空是三季度前期的主要交易思路。


  汽车消费走弱将使淡季更淡


  汽车消费可能出现较大预期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根据重点企业的报告估计,6月份,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192.6万辆,环比下降9.5%,同比下降16.3%。先前市场更多讨论的是缺少芯片对汽车生产端的影响,但汽车销量反映出的消费透支的信号可能更加值得关注。事实上,自2018年开始,汽车消费就已经进入下行通道,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但目前消费体量仅占传统汽车的5%,过低的绝对数量难以对汽车的消费总量带来明显改善。7~8月是汽车产销的淡季,在2020年高基数透支需求的压力下,三季度汽车的需求表现可能较差。


  作为镀锌的重要消费渠道,汽车需求的弱势可能加重三季度消费淡季的特征,成为锌价下跌的重要驱动。


  抛储加重供应压力  库存拐点将现


  除消费走弱之外,锌锭的供应压力也在逐渐提升。本周国储局第一次抛储成交落地,各地锌锭成交价基本为2.11万~2.12万元/吨之间,相较本周的现货成交价来看,折价率高达7%,远高于同期成交的铜和铝。抛储成交价的弱势,反映市场对锌的估值偏低。


  从锌的供应端来看,6月份云南限电结束后,锌锭产量预计将回升至51万吨附近。锌精矿加工费缓慢修复,硫酸价格持续走高,在冶炼厂利润修复的背景下,7~8月锌冶炼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消息显示,本次锌锭抛储的总量预计将在15万吨以上,占年消费量约2%,体量较大,抛储将进一步加大锌的供应压力。本周,锌锭库存已经开始止跌反弹,笔者认为,在供应释放、消费走淡的背景下,库存拐点即将出现。


  美元反弹利空金属  锌基本面长期趋弱


  近期宏观面情绪也偏冷,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出现背离,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移的同时,美元指数出现大幅反弹。美元指数的反弹更多源于欧元的下跌,德尔塔毒株的蔓延,可能是近期欧洲市场交易的主要风险点,欧元下行对美元指数形成推涨。从影响上看,一方面,美元指数上行对金属价格形成利空,另一方面,作为汽车的重要产区,欧洲经济复苏的放缓对锌的消费同样存在压制。


  锌长线基本面走弱的逻辑仍然清晰。锌的消费增速近年来已经显著放缓,长期汽车轻量化的需求,将对和钢铁绑定的镀锌消费形成抑制,未来几年,锌的消费增速预计维持在1%~2%的低位区间。而从矿端来看,虽然2020年疫情造成了海外供应的减量,但二季度以来,伴随着海外疫苗接种的推进和国内矿山供应的恢复,5月下旬,锌精矿加工费的拐点已经出现,全球锌精矿的供应维持增长趋势。此外,抛储也在打压市场对价格的预期,国储局单次抛储体量较灵活,价格反弹幅度过大的话,下月抛储体量可能提高。随着市场对顶部的预期逐渐明朗,沪锌的反弹空间也在逐渐收窄。(宏源期货)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全球锌矿忙增产 锌价4月至今下跌8%

    由于大型锌精矿关闭导致供应短缺,去年锌价整体上涨60%。受价格刺激,全球锌矿正在增产。国内方面,据有色金属信息统计,2017年1-2月份国内锌精矿产量为50 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在矿山丰厚利润驱动下,各地锌矿复产加速。
    2017-04-13
  • 锌价持续高位 矿企持续盈利

    锌价持续高位 矿企持续盈利

    2017年以来,锌市虽然没有出现第一季度的持续向好,但第二季度锌价持续保持高位,保障了行业整体利润。卓创报告预计,锌价或延续外强内弱,国内锌价料有小幅上行概率。
    2017-07-05
  • 精炼锌低库存支持锌价走强

    6月份,前期一路震荡走跌的锌价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伦敦市场锌价从月中开始维持上涨态势,国内锌价则更早开始上涨,不仅收回了月初跌势,更是突破震荡区间上行。
    2017-07-13
  • 精炼锌供需缺口支持锌价高位走强

    今年,市场预期锌矿供给将逐渐增加,从而施压锌价,但是,目前整体全球可交易锌矿仍然偏紧,并未像此前市场预计的宽松。
    2017-10-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