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已形成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06





  日前,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对外发布《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产业链地图》,地图显示,江苏已形成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催生高科技机器人的新需求,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较好,尤其以苏宁常三市突出;但有专家表示,江苏省机器人产业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苏南苏中苏北,处处可见机器人身影


  谈及机器人,不得不提到英国皇家工程学院2009年发布的科学报告。在这份名为《自主系统》的报告中,“机器人革命”这一概念跃然纸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表明,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经过几年发展,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


  在经济发展高度活跃的长三角区域,江苏这块富饶之地集传统制造业奠定的先天优势,凝聚人才政策的高度支持,每一步的迈进,都铿锵有力。从“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苏南,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苏北,以及正在崛起的苏中,处处可见机器人活跃的身影,“机器红利”逐步替代了“人口红利”。


  江苏作为制造大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也增势未减。近年来,江苏机器人产业从核心零部件产能提升、高精尖国家重点项目,到机器人产业整合驱动发展,再到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在机器人产业及政策扶持方面,都有多个领域的突破。


  2018年开始,江苏省在机器人产业政策上开始频繁发力。2018年12月,江苏出台《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预计于2020年实现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政策上,江苏加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合,推动工业、服务、特种三类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产业政策的“量变”带来“质变”。南京埃斯顿自动化集团研发的中国国产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产线正式运营、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电力巡检机器人成功上市、海门打造江苏首个机器人小镇……一系列江苏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正渐入佳境。


  据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 年长三角地区机器人总销售收入超过 124 亿元,位于全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之首;而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大省则贡献了重要力量。


  苏宁常“先行示范”,三大集群担重任


  江苏机器人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南京、常州、张家港、南通、徐州等地,分布相对均衡。这其中,又以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为典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南京麒麟机器人产业园位居全国第三。据统计,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和院校有70多家,拥有埃斯顿自动化、熊猫装备和中船重工鹏力等一批重点企业,以及麒麟科创园机器人研发园、南京机器人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和机构。在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PANDA工业机器人“自我克隆”生产线配有机器人自动工作站系统。以机器人小臂装配为例,数台机器人舞动双臂,按工艺标准进行小臂、手腕、减速机的精准装配,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全部工作。据介绍,预计2020年,南京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5亿元。


  来到苏州洲际酒店,你可能会先被智能服务机器人“润”给吸引,平常充饱电,“润”会在大堂门口迎宾,休息的时候是到专属的充电站“养精蓄锐”。机器人服务生“润”由苏州国际科技园入驻企业——云迹科技研发生产,2018年完成各类任务超过15 万次,运行逾 2.3 万公里,相当于北京到硅谷往返的距离。数据显示,苏州机器人产业已形成规模,200多家骨干企业中,既有机器人本体开发和系统集成企业,也有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企业,还有核心零部件厂商,已构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在常州遨博智能机器人展示中心,一台协作机器人正在将尖端科技与传统茶艺相结合。从泡茶到斟茶,整套动作灵活、精准、快速,用时不到3分钟。“常州具有与协作机器人核心部件相配套的生产链,面向华南,市场广阔。专利申请方面也有特殊政策支持,从申请到批复仅半年时间,而北京可能需要两年。”协作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魏洪兴说。机器人是常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常州已经形成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软件、系统集成的完整生产链。全国首家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省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标准委员会都落户在常州;日本安川电机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企业之一,在常州建立首个海外机器人生产基地。


  放眼国际舞台,还需着力打造自主品牌


  目前,机器人市场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市场,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单独从工业机器人的角度来说,我省这么多年来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几家比较大的主机企业已经成功研制出诸多产品,有的还开发出了从轻载到重载几乎全系列的产品,并且还在逐渐完善产品谱系。”有关专家表示。


  尽管如此,国内的产品与国外一些先进的同类产品相比,在性能和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省在传统的三大挑战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实现了产品化,并且得到了小批量的应用,但是可靠性和寿命有待进一步验证。”专家表示,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也是我省乃至我国机器人企业需要突破的一个问题。


  除此之外,集成技术对于机器人企业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机器人如何适应各行各业的工艺要求,将多种技术集成在一个总的控制系统中完成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集成公司和研究院所要做好共性技术的研究。


  资本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机器人领域江苏省仅有9起融资,金额为3.89亿元。“投资和技术结合才能促使一个产品真正走向市场,仅靠企业和科学家的热情是很难的,因为资本的推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专家认为,建立科技和资本的对接机制同样很关键。


  机器人专业人才同样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名单,有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但国内的机器人教育目前整体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在课程、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行业标准依旧混乱,且不同培养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员其知识与能力不同。因此,在教育的培养方式上仍存在较大差异。为此,专家建议,想要培养出能真正适应市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依靠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协同培养,高校要和企业联动,学科之间也要联动。(记者 王拓 张宣)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江苏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近八成 农机经营收入逾300亿

      7日,小暑,当最后一批秧苗稳稳扎入水田,宝应经济开发区黄塍镇65岁的种粮大户古平今年夏种就算告一段落了。田家少闲月,可古平觉得,这两年种田越来越轻松了。“从育秧、插秧,到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省心...
    2018-07-11
  • 江苏省50万台农机备战秋收秋种

      秋收秋种是确保今年粮食丰产丰收、保障明年粮食产量、夺取工作主动权的关键一仗。记者从江苏省农机局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检修各类农业机械超过30万台(套),累计发送作业信息1000多条,发放“三优”加油卡3万多张...
    2018-10-16
  • 沈阳和瑞典机器人产业开展合作

    3月20日,由沈阳市政府和瑞典韦斯特罗斯市政府主办,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承办的“瑞典机器人谷—东方机器人谷暨沈阳市—韦斯特罗斯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举行。
    2017-03-21
  • 工业机器人发展驶入快车道 技术创新为破局关键

    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 0的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得到发展,产量全年保持增长。
    2017-03-22

热点视频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