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加快新能源商用车“补短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2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9.7万辆、10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10.1%,商用车市场复苏迹象愈发明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新能源乘用车稳定在3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商用车11%左右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的是,商用车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占比大,商用车加速新能源化,不仅对于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商用车相比乘用车更适于探索新能源转型,绝大部分商用车体积大、载重大的特征更利于氢能、甲醇、光伏等动力技术路线落地。而在智能化方面,不仅商用车在智能检修、疲劳驾驶监测等方面有着更急迫的需求,而且矿山、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更便于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加快新能源商用车“补短板”将进一步打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空间,放大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


  事实上,早在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就被业界解读为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补短板”。而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到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再到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大规模设备更新”已被视为新能源商用车的新契机。业内普遍认为,在存量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大规模设备更新”无疑将加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激活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车置换潜能,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尽管有需求、有场景、有政策推动,但新能源商用车推广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企业看好使用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新能源商用车,但动辄高出同等燃油车两三倍的价格则是最大的拦阻。好在随着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能源商用车的价格也在下降,而此次《行动方案》更是在强化政策保障上多措并举,其中明确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明确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将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提高到75%。各地也陆续掀起大规模设备更新风潮,山东、山西、广东、湖南等地均在积极部署。例如山西提出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和加强监管执法等综合性措施,推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鼓励出租汽车、货车、工程作业用车等领域加快甲醇、电动、氢能等节能与新能源车型替代。山东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0万辆以上,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鼓励混凝土搅拌车更新时优先使用新能源车。


  值得期待的是,伴随各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实施,新能源商用车加快“补短板”带来的万亿级市场增量,更应期许的是,作为未来社会交通系统最为重要的移动终端,商用车绿色化、智能化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抓住机遇巩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是当下汽车业最为重要的课题。(吴蔚)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