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三元电池,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势凸显。今年以来,不少国际车企透露,将推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海外电池厂商亦纷纷表示,将切入磷酸铁锂技术领域。种种迹象表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正进一步受到市场青睐。
受海外市场重视
近期已有多家海外车企流露出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意愿。其中,Stellantis公司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表示,考虑在欧洲生产的电动汽车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其在成本方面更有竞争力。近日有消息称,现代汽车正考虑在起亚第二代Ray EV上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磷酸锂铁电池,这将是现代汽车推出的首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
除了整车企业,海外电池制造商也在加大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布局。美国电池初创企业Kore Power公司预计,美国对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将不断增长,该公司计划2024年底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设置两条装配线,一条用于生产目前美国主流的三元电池,另一条用于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美国电池初创企业Our Next Energy公司近日也宣布,将在密歇根州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随着明年16亿美元新工厂投产,该公司还将继续扩张,到2027年实现为2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足磷酸铁锂电池。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又称无钴电池,不需要钴、镍这类稀有金属。相反,钴、镍目前是三元锂电池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由于资源有限,持续开采会导致涨价,大家也一直在寻求新的替代方案。现在海外市场开始采用磷酸铁锂也是经过分析考察后做出的决定。”
据了解,1KWh三元电池大约需要0.0017吨-0.0019吨三元正极材料,当前三元正极材料均价为36万元/吨,即1KWh三元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为612元-684元;而1KWh磷酸铁锂电池大约需要0.002吨-0.0025吨磷酸铁锂材料,当前磷酸铁锂材料均价为15万元/吨,即1KWh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为300元-375元。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表示:“单从正极材料来看,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三元电池成本低310元左右,即一辆新能源电动车,装磷酸铁锂电池要比三元电池便宜18600元左右。”
国内技术持续领先
“从全球来看,只有中国公司一直专注于磷酸铁锂系电池材料。国外车企想要采用磷酸铁锂,肯定会选择中国产品。”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认为。
相比国外,国内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经过长期发展不断实现突破,更具优势。“近两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有很大创新。比如,以前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现在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既保持了磷酸铁锂材料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又通过CTP技术弥补了能量密度方面的短板,是性能很全面的产品。”张翔指出,“当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对三元锂电池进行了大规模替代,而且特斯拉现在也开始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来取代LG的三元锂电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目前全球范围内,磷酸铁锂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磷酸铁锂产能建设仍相对较少,缺乏规模性产能。随着近两年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放量,国内磷酸铁锂产品正陆续通过出口、当地建厂等途径布局。2月,福特汽车宣布将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该工厂将由宁德时代提供电池专利技术许可、筹建和运营服务;国轩高科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各自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领域的优势,在欧洲合资投建40GWh电池产能。
“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及材料向海外供应是很好的契机。企业可以利用国内磷酸铁锂产业优势,绑定国外客户,即便未来转向三元路线,这个供应渠道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吴辉称。
全球占比有望提升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不断革新发展,其在国际市场中的装机量占比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据了解,我国动力电池格局在2021年7月出现反转,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正式超越三元电池,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58.2%。
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在研报中表示,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性价比优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预计2024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占比将超过60%。
“未来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压缩。虽然三元锂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最大问题在于需要钴、镍两种稀有元素,这无法改变。在没有新配方出现的情况下,未来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三元锂电池产销量可能会越来越少,以后可能只有少数高端车、豪华车才会采用三元锂电池。”张翔认为。
另有观点指出,未来随着材料体系和工艺进一步优化,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相继推出包括磷酸锰铁锂、M3P等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好的磷酸材料体系电池产品。
国轩高科全球总部执行副总裁程骞此前透露,该公司计划2030年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近一倍至300Wh/kg,从而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增加一倍。(记者 姚美娇)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