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充电桩企业陆续加速出海进程。现阶段,国内充电桩企业出海进程如何?近期国外针对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新规,国内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充电联盟综合部主任李康介绍:“随着国内充电设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充电设备的利润率已大大降低。充电设备厂商为寻找新增长点,纷纷寻求出口。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着手充电桩出口业务。此外,由于国外主要是由车企投资建设充电网络,充电设备产业链布局相对较差,国内充电桩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相对具有优势。”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也表示:“目前,虽然我国充电桩出口量与国内充电桩数量相比较少,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充电桩需求将大幅增长,早日抢占全球市场对于已在该领域积累了十几年技术的国内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那么,全球各国的市场发展现状如何?据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舒展介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汽车电动化的转型步伐。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美国随着补贴法案的逐步推出,也将快速释放市场潜力;日本为跟上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也将由燃料汽车转向电动汽车的研发。“以欧洲为例,欧盟电动汽车的销量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10倍,但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却仅增长了2.5倍。目前,国内的车桩比是6.8:1,而欧州的车桩比为15:1-20:1。海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慢于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寻求新合作模式
国外市场需求量大,国内企业纷纷出海。近期,美国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出台了新规,要求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建造;2024年7月起,美国本土生产的部件至少占充电桩成本的55%。这些要求对国内企业影响几何?
李康指出:“当前,国内充电桩大多出口欧洲,如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等。国内的充电桩主要跟随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走向海外。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车企特斯拉,在最初并没有使用国内生产的充电桩,因此,向美国出口充电设备的企业相对较少。”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国内已有充电桩企业开始将总部迁移到欧洲等地,以此布局全球充电桩市场并应对国际上的贸易壁垒。而对于有美国出口业务的国内企业来说,该新规的出台也绝非毁灭性打击。
“与国外不同,我国充电桩企业数量众多、投入大、起步早。但相比一些国际公司,中国公司往往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较低。针对此次美国的新规,国内企业或可选择在美国本土建厂。”张翔表示。
道通科技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在北美的充电桩订单主要来自于当地的商业客户,政府补贴项目占比较小,所以影响可控。长期来看,政策限制会逐步趋严,尤其是对美国本土制造的要求,因此,该公司今年有在美国本土组建工厂的计划。
梁舒展则表示,目前公司采取灵活的出口方式,既有零部件配套业务,也有充电桩整桩出口业务。“美国新规的要求意味着中国企业无法向美国整桩出口,并且在2024年7月后,国产的充电桩配件也将无法被美国桩企优先选用。对于美国市场,我们争取在新规严格落地的缓冲期内,与当地合作伙伴积极探讨应对美国新法案要求的合作模式,如技术出口或合资等模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李康认为,未来,国内充电桩企业应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配套设施,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设备的成本占比将逐渐增长。与此同时,充电设备的需求量也将与日俱增。因此,各国主机厂势必会在充电设备制造端布局,届时,全球会如何开启产品竞争不得而知。”
他建议:“接下来,国内充电桩企业一方面要依据当前成本和技术优势,继续加强自己的研发能力,提升整个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实现双方互惠共赢;此外,还要注意在如充电连接器、充电模块等原材料方面的提前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充电桩出口不仅面临着贸易壁垒的难题,出口前期的研发投入也是不小的挑战。据梁舒展介绍,海外共有三套不同的标准,国内充电桩企业需对应国外不同区域标准开发新的技术与产品;世界各国还有不同的电网上网要求、计量认证要求、支付结算系统差异、充电桩售后本地化等。
“国内企业出口充电桩产品面临的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技术积累和沉淀来解决,但企业发展面临的投资经营风险既需要企业自身更合理的经营管理和谨慎布局,也希望得到更优的配套政策支持。”梁舒展表示。
对于今年的总体市场形势,李康认为,国内充电桩出口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明显,潜力巨大。因此,未来2-3年,充电设备的需求量将是激增趋势。”
梁舒展也表示,公司主要业务范围覆盖欧洲、亚州、北美、印度、中东等,预计2023年的出口增速将超过100%。(实习记者 林水静)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