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提高收入是最终目的

    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制和制度下,收入分配都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收入分配制度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2013-02-16
  • 别让好政策最后一笑了之

    对于那一个月的试点工作,官方的评价是“效果不错”。但怎么个不错法,却没有什么有力的数据支撑。有媒体调查后这样结论:消费者对这项以旧换新政策,是从最初的期待到慢慢了解,最终却一笑了之。
    2013-02-16
  • 监管部门应该赢回自己的消费者

    每年一到节假日,中国游客海外大举扫货的新闻就不绝于耳。当全世界都在想着法子赚中国游客钱的时候,我们除了感叹,是不是更应想想:为什么中国人非得大老远地跑去国外购物?怎样才能改变中国人“国内挣钱国外花”这...
    2013-02-16
  • 以差别化政策深化楼市调控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调控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在坚持现有调控方向和手段基础上有所深化,通过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手段来调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一些房价快速上涨、投机氛围浓厚的地区,应该研究取...
    2013-02-07
  • 汽车业应为自身正名

    综合各方数据,目前机动车排放导致了约22%的PM2.5,如果按机动车一次性排放算,它并不是最大的源头。换言之,就对雾霾的“贡献率”而言,机动车产生的污染只可称为“主要”,但并非“首要”。
    2013-02-07
  • 中国钢铁莫再怨天尤人

    中国钢铁行业已陷入恶性扩张、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行政干预严重、市场化改造不彻底、效率低下的怪圈。在行政之手操纵下,钢铁行业迟迟不能实现有效的兼并重组,不少钢企负责人深知“越产越亏”,却有“减产吃...
    2013-02-07
  • 收入分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了,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02-07
  • 光伏产业拒绝短视

    2月20日,中国商务部将对产自美、韩和欧盟的多晶硅企业公布“双反”初裁结果。过去两年来,这三地的多晶硅企业对中国实施低于成本价的倾销,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伤害。
    2013-02-06
  • 贺铿:应切换“投资保GDP”发展思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6日指出,当前是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在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切换发展思路。即切换用投资保GDP增长的发展思路。
    2013-02-06
  • 弥合粮缺需要农业现代化与交易自由化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中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粮食自给率跌破90%,去年进口的谷物7700多万吨,可养活1.9亿人。
    2013-02-06
  • 双控制彰显我国积极控制能源消费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分别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和6.15万亿千瓦时左右,单位国...
    2013-02-05
  • “不好看数据”该如何看

    明知不好看,还毅然公布,首先表明了党和政府正视问题的决心和勇气。数据背后的深层症结,常常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短腿、生态文明的欠账、重点领域改革的滞后。
    2013-02-05
  • 保障房福利化需以制度纠偏

    保障房福利化,背离了制度初衷,消弭了政策善意,带来了新的不公平。从治标的角度讲,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比如要求企业自建保障房分配的标准必须要和政府住房保障的标准相一致,多余房源必须提供给社会等等
    2013-02-05
  • 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

    空气污染不停地亮“红灯”,这是中国社会在2013年甫一开年即遇到的棘手命题。中国的环境污染,从个案、从局部,上升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在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3-02-0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