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夏秋之交,天朗气清,酝酿着收获的喜悦。天山南麓,四川石头沟村的生猪也要出栏了……看着特色农牧作物喜人长势,一年收入有了保证,村民们绽放出笑脸。在石油人的帮扶下,这些位于昔日深度贫困的村落,如今脱贫摘帽,洋溢着生机与幸福。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仗打要塞、攻击攻要冲”,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之际,中国石油人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拔掉实现全面小康路上的贫困堡垒。
过去5年,中国石油在“三区三州”投入帮扶资金2.3亿多元,实施扶贫项目近600个,惠及群众超过43万人。今年,中国石油还将继续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实施项目102个,预计惠及群众超过6.5万人。
那些“大山” 是他们攻坚啃硬的见证
该地区山多路少,自然条件异常艰苦。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山阻隔了村民们与外界的联系,贫困成为压在这里人们头上的“大山”。
但是大山阻挡不了战天斗地石油人的脚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他们跋涉雪原、征战大漠、翻山越岭,心中鼓足劲,脚上沾满泥,誓要“带着乡亲奔小康”——
他们勇挑重任,穿山过峡——有“小凉山”之称的云南丽江市宁蒗县是云南销售的定点扶贫对象,5年异地搬迁超4万人,占到地区搬迁量九成。
他们不辞辛苦,奔波千里——四川西北的石渠县是川庆钻探的帮扶对象,也是川渝地区最贫困、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城之一。
“离太阳最近的县城”西藏双湖县是中国石油的对口支援对象,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高寒缺氧,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实验场”。
…………
越是艰险越向前。从1994年对口援助双湖县起,中国石油在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就已经开始了。2016年以来,中国石油人足迹遍布41个县82个乡镇165个村。包括145名挂职干部在内,近1500名石油人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火热一线。这份决心正如中国石油在双湖县的援藏干部梁楠郁所说:“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家。”
彩云之南,云南销售持续跟进宁蒗的异地搬迁,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助力千家万户搬迁再就业。天府之北,川庆钻探扶贫工作组奔波上千公里,来往于省城与石渠县,当好致富“引路人”,去年全县顺利脱贫。羌塘雪山,中国石油扶贫工作组扎根藏北,14任援藏干部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双湖县去年脱贫摘帽,“生命禁区”变“藏北明珠”。
不仅不向大山屈服,更要让制约脱贫的那些山“低头”!理想如峰峦一样高耸,信念似山脉一样坚毅。中国石油人发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誓将贫困这座“大山”踩在脚下。
他们让干冷的高原变得滋润。在青海冷湖,中国石油援建饮水工程,让冷湖镇告别了喝“黄汤水”的历史,清冽的天然湖水滋润出冷湖百亩绿田,也滋润了居民的心田。“有了水,冷湖的春天真的来了。”冷湖镇环保林业局局长张忠营说。
他们让亘古的荒漠有了生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油田坚持“气化南疆”工程,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至南疆29个县市沿线各族400万群众的家中,吸引了一批高新石化产业,成为大漠经济工业的“绿洲”。
他们让封闭的山沟不再孤立。在四川甘孜州乌拉溪乡,西南油气田援建了11公里的水泥路,56道急转弯如银蛇般盘山而上,打通了悬崖小村的致富路。“以前出趟村要大半天,现在只有几十分钟。大家的精神头更足了。”村民罗木止说。
那片土地是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一直以来,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畜牧为主,田少地贫,基础弱底子薄。加上自然环境艰苦,时常会出现几亩薄田养不了几口人。
脱贫,要把薄田种厚,要让贫地变沃土。
找准根子,想对路子。圈里养的,天上飞的,树上结的,地里种的……选准产业方向是关键一步。中国石油扶贫队伍因地制宜,帮助村民精准选择和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在四川甘孜州石头沟村,一亩亩花椒长势喜人。西南油气田驻村干部结合实际,确立了养殖畜禽与种植花椒、核桃、苹果的多渠道产业发展方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突破2万元。而毗邻的阿坝州塔哇村,四川销售驻村扶贫干部聚焦藏系绵羊的养殖,如今规模已超过330只,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
在南疆喀什乌达力克镇,一排排巴旦木树果实累累,塔里木油田为小镇引进增产技术,让昔日卖不上价的“土坷垃”变成致富的“金蛋蛋”。而在隔壁的玉吉米勒克村,独山子石化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积极种核桃、红枣,养蜜蜂、小鸡,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成功脱贫。玉吉米勒克村村委会主任艾孜麦提·纳斯尔说:“维吾尔族有句话,宁跟智者背石头,不和愚者吃抓饭。跟着石油人能致富,他们是我们眼中的‘福星’。”
青海湖东边,一株株高原百合在马莲滩村迎风盛开,青海油田带动村民发展百合种植和小尾寒羊养殖2个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而在青海湖西边的冷湖镇,中国石油援建的4000多平方米温棚暖意洋洋,年产绿色蔬果70吨。
搭起台子,迈开步子。石油人强烈意识到,产业扶贫要远近兼顾,不仅要种好、养好,还要做好加工、储运、销售环节,形成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全链条。
“一箩筐装不下,一卡车装不满。”这是偏远山区农牧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最尴尬的问题。
在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南疆西格贝格村,新疆销售帮助发展小产业、小加工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抓手,先后建立了辣椒加工、核桃加工、木器加工等6家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产销加工一体的“致富试验田”。
依托整体优势,中国石油积极发挥油田、炼化企业内部市场和2万座加油站的外部渠道,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走进食堂、超市及加油站,2019年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1亿元。“能买到这么多优质绿色产品,还能亲身参与到扶贫中,让我觉得钱花得特别值。”一名消费者说。
那群乡亲 是他们念兹在兹的牵挂
浇树浇根,帮人帮心。引领致富路,先要叩开牧民村民的心路。中国石油扶贫工作队从思想上入手,走家入户,克服语言文化困难,和老乡们唠家常、讲政策,确保“思想发动、宣传引导、感情沟通”三到位。“每个乡亲都是我们石油人的亲戚。”西南油气田驻村干部余乐的话,也是所有石油扶贫人的诚意。
火焰山下,吐哈油田招收近百名少数民族员工。吐哈油田编创出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学员的全新教材,采用维汉双语教学,这种量身定制的培训模式,受到学员广泛欢迎。
有健康才有小康。面对身患疾病、无劳动力的特困户,石油人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在双湖,中国石油援藏医疗小分队定期深入巡诊服务,行走超6000公里,为上千名同胞解除了病痛,被藏民们称为“可可西里‘飞’来的白衣天使”。
在南疆伽师县定点村,昆仑银行帮扶贫困村人口实现100%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在云南,云南销售投入近20万元,为挂联贫困户家庭的718名贫困老人缴纳养老保险,773人办理新农合医保。
扶贫须扶智,教育是大事。在双湖,中国石油投资270万元,修建幼儿园、开展“一对一”助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建立教育基金,资助优秀学生去拉萨和北京读书。
在南疆五地州,塔里木油田开创各类助学项目,近两年捐赠500万元教育资金,用于留守儿童教育和校园建设。如今,县乡的中小学传出朗朗读书声,“散养的孩子”见不到了。
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石油扶贫人与乡亲们结成了深厚感情。
有感谢,“成为一名放线工,今年全家都脱贫致富了,石油人亚克西!”新疆阔什艾日克村村民库尔班·塞麦提说。
有激动,“石油兄弟的车就像喜鹊一样,总是带来好消息!”四川石头沟村村民阿比木如是形容。
更有感动,“石油人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的很辛苦。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多亏了他们。”新疆波斯喀木乡库其村村民买买提·玉素甫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石油人正和该地区人民共同努力,让小康日子越来越近,生活越来越好。(周问雪)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