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鼓催征,时不我待。作为顶梁柱、主力军,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正在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夺取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芒种前夕,《经济参考报》记者来到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蹲点,这里的干部群众谈起中建集团的对口帮扶,大都用了一个词:点亮。在国家帮扶力度已经空前加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一方百姓的脱贫攻坚“画龙点睛”。这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恰到好处的补位,是帮助一个地方打破路径依赖,找到摆脱贫困的全新方案。
点亮山村:由贫困村到3A级景区的蜕变
2020年初,一则消息让康县王坝镇何家庄的村民兴奋不已:这个坐落在秦巴山区的小山村竟被绿色中国行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称号,此殊荣在甘肃省“独一份”。
而就在四年前,这里还穷得远近闻名,全村没有一块超过5亩的平地,仅有一条公路通向大山之外,1161人中有低保、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10人。
如何让何家庄更快脱贫致富?2016年被派来担任第一书记的李宁把旅游业选为突破口。此地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景色优美、自然环境好,来自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的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新规划村里旅游设施。农事体验园、老式客栈、休闲广场等先后被修建起来,村子还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靠着吃“旅游饭”,2018年何家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38元,全村贫困发生率也降至1.4%。
何家庄的变迁并不是个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建集团从康县旅游业的短板入手,通过帮扶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改善接待能力,增强当地旅游的竞争力。在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一栋栋的民俗客栈正在紧张施工,今年年中即可接待游客。这是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承建的康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项目,总建筑面积有4600余平方米,项目由中建集团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无偿移交给康县当地运营维护,项目运营收益将按折股量化方式向岸门口镇10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分红。
“我们探索以旅游产业开发保护环境的新模式,建成后将对康县全域旅游发展起到长效带动作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兵生说,除了扶贫示范园项目外,中建三局还计划推进朱家沟村景区提升、燕子河两岸栈道及景观等新旅游项目建设。
点亮人生:劳务扶贫实现更多人的致富梦
种了半辈子地的李享志终于在2019年走出了家乡的大山,成了中建一局西南分公司重庆项目部的一名工人,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生活上的巨大改变。
作为康县碾坝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他曾经守着“一亩半分地”过活。由于所在的村子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加之山上野生动物破坏,一年种地的收成还不够全家人的口粮。另外,媳妇多病、孩子上学,都让李享志倍感压力,2013年他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4200多元,差不多是之前一年的收入。”李享志说,靠着这份工作他在2019年也实现了脱贫。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康县与中建集团开展的定向劳务输转。康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全县山区面积大,耕地面积少,是典型的农业县,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成以上。
今年4月23日,中建三局与康县中康劳务公司签订了1500万元劳务合同。4月28日,230名康县建筑务工人员分别赴中建一局、中建三局就业,这已经是今年康县进行的第五批定向劳务输转。
康县劳务带头人张杜建表示,康县农民有外出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和中建集团等企业对接能更好地提高农民就业的精准性,实现一人外出就业,全家实现脱贫。
中建三局甘肃分公司总经理李世明表示,中建三局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合作,精准掌握了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经历、技能水平、意向岗位等信息,2019年吸纳97名当地劳动力、11名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在项目顺利就业。2020年还计划吸纳500名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
点亮生活:文明习惯养成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比起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地区部分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更是一个难解的结。为了改变贫困地区部分村民的生活陋习,中建装饰集团在康县进行了培养村民文明习惯的扶贫探索。
康县岸门口镇杨家河村曾经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水泥道路通村入户,古建民居也修葺一新,贫困村的外貌变美了,但居民家中却是庭院杂物乱堆乱放,灶台藏污垢。
为了让帮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关键时刻,中建装饰集团发挥自身优势,“量身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
中建装饰集团的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一道向村民征集有关家居环境改善的“微心愿”,并精心设计了十项涵盖个人卫生和居家环境的评分细则,每周打分公布,最终按照积分排名兑现前21名的“微心愿”。
据了解,这项活动有几大特点,一是鼓励。以“荣誉积分榜”的形式在村内特设一面荣誉墙,将村户的积分定期进行排名,通过PK,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争先氛围。二是规范。细化考核内容,规范每日行为,从十大方面进行细化评分。三是透明。所有积分将会上榜排名,年底由中建装饰的义工队帮助积分榜上靠前的村民完成他们的“微心愿”。
2019年底,杨家河村举行了“微心愿”圆梦活动,村民们四个月前许下的心愿得到实现,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还得到了中建装饰集团赠送的棉服、抱枕、围巾等暖冬礼物。 勤劳能干、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夏桂芳获得了评比的第一名,她一下子成了村里争相学习的榜样,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为她带来了一份荣誉感。
“村民的变化出乎意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为养成文明好习惯的目标努力,也希望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唐克林表示,原来村干部只知道一味劝说,其实效率不高,现在通过中建装饰设定的规则,不仅让村民们知道习惯养成很重要,而且从原来的被动参与到现在自己主动参与进来。
中建装饰集团党委副书记陈莹表示,这项活动不仅帮助村干部推进了当地的扶贫工作,使村民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更打通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文明的养成为下一代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从长远上遏制贫困的产生。
从发展旅游产业,到帮助务工就业,再到培养文明习惯……中建集团的探索成效,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全力以赴、瞄准靶心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中旬,央企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已有219个宣布脱贫摘帽。2015年以来,中央企业共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达230亿元。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近年来在落实扶贫责任方面采取了不少具体举措,比如央企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直播带货。这些扶贫行动不仅仅是解决了帮扶贫困地区当前的贫穷困境,而且为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长期脱贫建立了保障机制。”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央企扶贫的推动下,这些贫困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相关脱贫人员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帮扶而实现自我发展。(记者 朱国圣 张新新 王璐)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