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2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漠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190多个《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整合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的生物多样性政策,成效显著。伊利作为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的中国企业,受邀出席会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大会上分享了伊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实践,并借此契机全球首发《伊利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年报》(以下简称“报告”)。
全面出击 多点开花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61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8%,净利润50.56亿元。另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伊利的综合市占率继续稳步提高,已达到22.3%。
对伊利而言,成就的背后不仅是经营,更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和担当。在注重自身发展、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的同时,伊利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
张剑秋在会上发布《伊利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年报》并指出,“披露、管理、普及”三位一体,确保了伊利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平稳推进。报告中介绍了伊利内部推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同时包含了对外开展的相关项目。数据显示,2017年伊利共投入1.8亿元用于环保建设,能源消耗密度已降至0.0525吨标准煤/吨,全年共减少能源消耗35700吨标煤。同时伊利积极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东北湿地保护项目”,共建立水鸟监测点39处,推广可持续玉米种植3.3万亩,节水可保护湿地5.4万亩。
目前,伊利在内部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牵头,各部门分头管理,重点生物多样性项目集中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托这一模式,伊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出击、多点开花。比如,在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和沙漠化防治的同时,伊利携手新西兰公益组织开展野生三文鱼保护项目,并连续8年进行碳排查,有效为环境减负。
在深耕实践的同时,伊利连续多年面向消费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普及。今年9月,伊利金典再次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展开湿地守护行动,组织了公益科考团,带领消费者走进吉林黄泥河湿地,一起保护湿地动物。目前,金典“保护4.6m2湿地”的公益活动已累计保护湿地面积26万平方千米。
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帕梅尔曾明确指出:“伊利的绿色产业链战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了很大的正面效应。”在2007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绿色领导力”概念,并进一步升级为伊利的“绿色产业链”战略,提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的推广,带动合作伙伴共同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制度上的明确要求,伊利优先选用注重环境保护的供应商,其中金典牛奶通过使用FSC绿色包装,平均每年降低包装纸使用量约2800吨,相当于推动了8万亩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同时,伊利在治理污染方面也有着成熟的预防机制,并自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近15万吨,年降解有机污染物约5.5万吨。
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责任担当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作为乳业知名企业,多年来伊利的营收、净利润始终持续增长。据历年财报显示,伊利的净利润从2009年6.65亿元增长到2017年60.03亿元,增长超9倍;营收增长率从2008年到2015年均保持在双位数以上,到2017年营收超680亿元,同比增长12.29%。
伊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可持续发展案例集,作为“中国样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
对于未来,伊利希望有更多企业、组织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张剑秋表示:“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与伊利同向而行,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之美。”(甜文)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