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乡新歌比蜜甜 青山浩渺育新机——中国东航定点帮扶沧源、双江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30





  烟波浩渺,满目葱茏,走进云南省沧源县、双江县的大山深处,千年崖画、茂密董棕、国画长廊、天坑云海、万亩茶园……这片大美之地令人神往。


  美,是自然禀赋;富,要靠携手奋斗。20多年来,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沧源县、双江县受益于时代发展,在中国东航定点帮扶下从通电、通水、通航到增产、增收、增智,古老的村落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我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也进入现代社会。


  产业振兴、就业带动、教育支撑彻底改变了当地面貌,老百姓不仅富口袋、富脑袋,还要富代代。中国东航以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和资源优势,带动一批批顶尖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和挂职干部来到这里,和当地群众手牵手、心连心,谱写出“山海情”的佤乡新歌。


  织密航空网、共建大学堂、科技强助力、产业大融合……中国东航与沧源县、双江县的乡村振兴篇章仍在续写,也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不断探索。


  有一种“甜蜜”在山间


  8月正值雨季,采花蜜的小蜜蜂只能在蜂箱里避雨。为了保证花蜜的产量和品质,山坡上建起了形同大蜂巢的三层室内繁蜂房,很快,小蜜蜂就可以“集体入住”。


  小蜜蜂,大产业。这一大山里的“甜蜜事业”是中国东航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沧源县开展的蜜蜂产业帮扶合作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黄家兴博士是这里家喻户晓的“蜜蜂侠”。他教授农户先进的养蜂技术,不仅使逃蜂率从70%降低到35%,产量也大幅度提升,还带领农户淘到了“宝贝”——专属于沧源的米团花黑蜜。


  “黑蜜营养价值高,又稀缺,在市场上可以卖出超出百花蜜几倍的价格。”黄博士说,“最开始农户不了解,把割下来的黑蜜扔掉,以为下面的黄色百花蜜才是品质好的蜜,现在大家都知道黑蜜才是王牌产品。”


  以青山云海为背景,蜂农在家门口开始了网络直播带货,一边介绍自家产品,一边唱着山歌。村干部介绍,通过直播带货一户人家一年可以增收不少。日子越过越红火,山歌比蜜还要甜。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沧源县没有掉队,还是那座白云环绕的青山,但无论科技兴农还是电商经济都和这里无缝衔接。


  74岁的沧源县老支书胡德学是这片古老土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他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以前我们只有泥巴路、不通电也不通水,现在我们房子越盖越好,特别是当我看到由东航帮扶的农产品一卡车一卡车地运出去,心里热乎乎的!”


  截至目前,沧源县共建成116个适度规模化养蜂场,有5个公司、17个合作社、1018户4276人养殖中蜂30153群,实现蜂蜜产量202.18吨,其中米团花黑蜜20吨。2023年全县蜂农人均收入较2019年翻两番。


  中国东航还促成正大集团、中粮集团和云南中蜂公司赴沧源县开展深度合作,运用高端视野、先进技术、市场化标准,正在努力共同打造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南试验站,围绕科研基地建设、优质蜂种繁殖培育、蜜蜂高效饲养、病虫害防治和养殖技术培训等开展合作。


  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戈正旗说:“现在我们佤乡的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旅游景点迎来了八方宾客,让我们佤乡被看到、被喜爱就是地方发展最好的推介。”


  有一种情谊叫“一起干”


  李安维是东航云南公司保卫部综合业务分部的高级经理,去年8月他来到双江县同化村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这个西北汉子一头扎进云南的乡村,每天走村串户,谁家几个孩子、上几年级、入学有什么困难,他都清清楚楚。这个“基本功”来自全情投入。


  到双江县同化村挂职之前,李安维在香格里拉担任过挂职驻村干部。他说:“这段经历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受到鼓舞,哪怕每天只为一户人家做一件事,那也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也是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他们的事,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香格里拉两年的驻村工作结束后,他又主动报名到了双江县。


  挂职工作中,驻村干部和当地干部结下深厚友谊,扎实为民就是驻村干部最好的口碑。为民办实事,让他们得到了地方干部的支持和帮助。


  这几天李书记收到一个好消息,他重点帮扶的一户人家的大女儿考上了大学。“这个女孩家里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考上了大学将来不仅可以反哺家庭,还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将来可以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好好读书,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安维说,“驻村工作期间,我和很多优秀的地方干部成为很好的朋友。村民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我找到他们,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


  这几天,几位曾经驻村挂职和做帮扶指导的东航干部来到村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好久不见”,村民、村干部和他们紧紧地握着手、热络地聊着天,“项目落地了吗”“产量怎么样”“收入增加了多少”……话头一起,似乎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中国东航已先后共向临沧地区选派挂职干部25人,从最开始他们穿着帆布鞋满脚泥泞地走村串户,到现在把知识技术送到每家每户,是持之以恒的帮扶工作,让这里彻底摆脱贫瘠和落后。


  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又有人风尘仆仆地前来,一棒接着一棒地干。夏玉华是东航云南公司昆明长水机场基地扩建项目综合协调指挥部设备分部高级经理,去年7月到沧源县担任挂职副县长。她说:“做好这里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融入,让大家信赖你、支持你,就要做实事做好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


  2024年1月,中国东航协调清华大学举办临沧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修班,首次在沧源县班洪乡党校开班,把顶尖学府培训班搬到了边境,把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邀请到了边境,让基层一线干部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培训,探索了联合办班培训新模式,将合力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稳边固边兴边为一体的边境特色干部教育培训品牌。8月19日,“清华大学-临沧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多年来,中国东航还通过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帮扶活动,选派15家单位的基层党支部与沧源双江的村级党组织开展为期两年的结对帮扶,助力帮扶地区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共建提升,持续在乡村振兴领域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帮扶项目持续加强管理监督,以抓党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有一种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边民富、边疆稳。走通致富路,才能走上幸福路。在中国东航的帮扶下,沧源县、双江县正在努力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我做定点帮扶工作8年,之前当过驻村干部,现在希望能够通过帮扶,让当地老百姓走上致富路。”中国东航定点帮扶办副主任陈伶俐说。


  这几天,他一边走访一边做好记录:如何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产业真正能够兴旺起来,走出大山甚至走向世界;发展旅游产业的沧源如何形成特色,能够让游客留下来,还能有东西可以带得走……


  中国东航以大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市场开拓的先进经验,始终在探索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路径。


  8月19日,东航物流与临沧博尚机场、佤山机场签约,东航物流将加大力度支持沧源县和双江县农特产品免费物流运输。在物流保障的基础上,产品开发、销售渠道拓展都在积极推进中。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志清说:“道路通,百业兴。我曾见证了临沧机场和沧源机场实现通航,打通了对外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引领百姓脱贫致富。东航将积极发挥航空优势,做好乡村振兴帮扶航线运营。”


  中国东航将在运营好沧源、临沧至昆明、沧源经昆明至上海虹桥、临沧经昆明至北京大兴、临沧至成都、临沧至上海浦东等航线的基础上,将持续拓展航网,增加航班。发挥产业优势,继续开展航空物流帮扶,提升农村流通水平,帮助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发挥平台优势,利用东航宣传渠道,推介当地乡村文旅和特色产品。通过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是一篇利在长远、久久为功的大文章,中国东航在定点帮扶的工作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王志清表示,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东航将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定点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除了共同打造米团花黑蜜品牌,东航还与双江联动“东航那杯茶”帮扶产品研发,加强对双江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宣传推广,带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帮助当地农优产品广销增销。


  振兴之路需要代代传承,扶志与扶智同样重要。教育部教师司—中国东航助力云南沧源双江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前一轮三年行动基础上,帮助沧源、双江两县建设县域教师发展中心,培育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队伍,系统打造特色优质学校。在教育部教师司的指导下,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两高校因地制宜、精准施教,有针对性地培训沧源、双江两县学员累计超过5000人次,两县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近三年间,沧源、双江两县共有4名同学考入了北京大学。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2023年12月中国东航邀请在沪滇两地多次举办残疾人竹艺培训班的上海艺助行工艺促进中心,与临沧市残联联合在沧源县实施非遗竹丝编培训班教学,帮助沧源、双江两县残疾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居家就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年7月,沧源县举办1期为期24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竹丝编提升培训班,共30名残疾学员参加了培训。非遗竹丝编传承人程丽是“艺助行”非遗助残公益项目发起人,她在沧源培训班为大家现场教学、耐心指导,她说:“掌握一门技能,就能支撑起一个家庭。学好这门手艺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打开一扇窗。”小小竹丝在手中“穿针引线”,编织的是自力更生的生活愿景。


  白云绕着青山走,茶林古寨画中游。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唱的是勤劳致富的奋斗歌、乡村振兴的幸福歌。(记者 贾远琨)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