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数智助力定点帮扶 乡村振兴再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23





  中国联通通过投入大量资金、细化工作清单、建立监督机制以及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了册亨县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效推进。


  在资金投入方面,中国联通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42亿元,用于支持册亨县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帮助册亨县建成了糯米蕉全产业链、数字赋能及数字乡村等项目共计61个,同时实施了32项专项帮扶措施。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联通投入网络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补齐建强者楼镇、冗渡镇等乡镇(街道)信息化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建设,册亨县成功开通了第一个5G基站,并建成了宽带精品网端口2.35万个,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同网同速”。


  在选派干部方面,中国联通创新并延续“1+1+N”帮扶模式,选派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册亨县挂职。


  智慧引领人才文化齐发展


  中国联通在册亨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助力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等多项举措,为册亨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人才振兴方面,投入培训帮扶经费480万元,依托联通党校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通过去北京、上海等多地培训开阔视野,及邀请专家到册亨田间地头培训,帮助册亨县培训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等三类人员1.3万余人次,线上培训5万余人次。


  在文化振兴方面,中国联通投入帮扶资金790万元,聚焦县域安置区图书馆升级改造和数字赋能,建成了多个数字图书馆。同时,还积极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展现村民的乡土风情和幸福生活,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打造“五大振兴”和美乡村新典范


  中国联通以数智力量为引擎,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册亨乡村实现“五大振兴”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典范。


  在组织振兴领域,中国联通坚持党建帮扶,推行“支部共建”模式,投入帮扶经费250.6万元,并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助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常态化组织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筹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解决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


  在“五大振兴”的乡村示范典型打造上,中国联通结合各村特色,实施“一村一名片”策略。洛王村聚焦“智美洛王·强党建促发展”,板弄村打造“智旅板弄·强乡旅促融合”,巴纳布社区构建“智享巴纳布·强治理促振兴”,者良社区则通过“智联者良·树新风促和谐”建设,在党建、文化、法治、和美等方面全面赋能。其中,岩架镇洛王村“智美洛王”数字乡村案例脱颖而出,获评中国联通集团公司15个数字乡村示范点之一。


  香蕉大数据引领产业腾飞


  中国联通通过香蕉大数据为册亨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糯米蕉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中国联通扶植了多家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开发了多个就业岗位。特别是针对册亨县的糯米蕉产业,在册亨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帮助实现了种植面积的飞跃式增长,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建成了糯米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深加工厂,推动糯米蕉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智慧农业样板方面,中国联通助力当地建成了糯米蕉全产业链,打造集糯米蕉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及大数据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在旅游方面,中国联通香蕉大数据产业园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经过八年的倾情帮扶,册亨糯米蕉产业从无到有,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数字赋能打造定点帮扶新模式


  中国联通不仅在帮扶册亨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成果,还在消费帮扶和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消费帮扶方面,中国联通积极发挥平台优势,通过集中宣传展演、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方式,助力“册货出山”,累计采购册亨农特产品2070万元,帮助销售9950万元,有效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乡村建设方面,中国联通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通过投入帮扶资金7810万元,建设数字赋能项目23个。


  在基层治理方面,中国联通运用“互联网+村级治理”模式,通过场景化应用,全县建设数字乡村136个村级平台,实现全覆盖,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建设森林防火云平台,显著提升森林防火监测和处置能力。


  在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5G+数字坛坪”项目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养老服务现代化等多重目标。


  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不仅展示了企业实力与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助力更多乡村实现振兴梦想。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