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丝路见证“电信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9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互联互通硕果累累,铺就了一条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


  从驼铃相闻到通联万里,古今辉映,跨山越海,绵延不息。十年来,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全球化布局的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发挥企业优势、服务国家大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助推当地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丰富的云网资源和成熟的出海服务能力持续畅通“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推进一大批合作项目建设,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字化转型。


  全球织网 架起信息丝路沟通桥梁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也离不开信息高速路的畅通。中国电信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菲律宾第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等项目,加快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IDC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中老泰、中缅、中尼、中巴等“一带一路”关键优势路由,让“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区域长期以来跨国通信通而不畅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2023年10月2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海外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通车后,雅加达与万隆两城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缩短至40分钟,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获得强大动力。中国电信作为项目GSM-R、传输、数据网、频率同步系统和设备的技术服务方,从国内抽调多名通信专家赴印尼支撑项目建设。经过联合研究,专家组最终采用交织组网无缝覆盖技术,确保网络可靠度达到99.99%,保障了铁路通信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实时通信、控制及调度功能。


  2022年1月,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受灾严重。汤加唯一与外部相连的海底电缆遭到破坏,全国对外通信中断。灾害发生后,向汤方提供国际通信业务的中国电信第一时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调派专业海缆维修船前往故障点抢修。中国电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调派专业团队赶赴灾区,得益于其具备的海缆施工维护能力。中国电信旗下中英海底系统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导向型海洋工程公司,运营着一支综合性多功能船队并配备全套水下设备,为海洋通信网络安全畅通提供有力支撑。成立28年来,船队已安装超过6.5万公里海缆,参与130余个国内外重点项目和近40个国际海底通信系统建设,足迹遍布全球各大洲。


  2022年5月27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东南亚项目组的工程人员,使用配发的中国电信天通卫星手机向国内成功拨通第一个电话。天通卫星电话实现“海外首拨”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中国电信打造的“天地空”一体网络资源。“天通一号”是我国首个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运营。2016年,天通一号01星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领土、领海的全面覆盖,2020年年底及2021年年初,天通一号02、03星相继发射,使得天通卫星的服务范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契合,为天通卫星通信业务走出国门奠定了稳固的网络基础。


  中国电信积极进行全球化云网资源布局,积极打造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基础承载网络,积极推进境外云资源能力建设,截至目前,业务范围覆盖亚太、欧洲、美洲、中东非等地区,现已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7个分支机构,拥有51条海缆、75个跨境陆缆系统,在全球传输骨干中继达到117T,国际网络节点达到229个,已形成“9+30+X+N”的海外资源节点战略布局。


  同时,中国电信“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加强国内与周边接壤国家的互联互通。在云南,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全力支撑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信息辐射中心,建成瑞丽(中—缅)、勐腊(中—老)等国际光缆出口多路由,通过跨境光缆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疆,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积极对接自治区欧亚核心区五大中心战略,有序推进包括中巴光缆、中俄光缆、丝路光缆在内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目前,已与周边国家建立了9条直连陆缆,出境光缆总容量达3.6T,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信息基础设施。


  乘“云”驾“数” 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化转型


  2016年4月17日(北京时间),厄瓜多尔突发7.8级地震,波及该国全境。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电信参与建设开发的ECU-911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和稳定的运行状态,在地震后两天内处理了近1.8万起紧急事件,有效支撑该国政府部门实现高效的信息获取、综合研判、协调指挥和应急救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电信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坚持以“标准先行、技术引领、业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依托广泛优质的网络覆盖、高效协作的服务团队和创新合作的运营模式,整合在国内规划建设“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丰富经验,以始终如一的高服务水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全球信息化解决方案,有效助推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亚欧大陆,中国电信助建的老挝丰沙里智慧安全城市项目,利用信息化、可视化等手段,构建持续动态更新维护的警务信息平台系统,高效管理各类警务资源,有效提升当地警务处置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承建的沙特ITC国家宽带网项目,作为沙特2030发展愿景和沙特国家转型计划框架下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在提升沙特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刺激该国经济发展。


  在非洲,中国电信参与了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的数据中心建设工作。该项目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成果,是非洲大陆第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的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助力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速度,增强非洲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切实造福非洲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布基纳法索项目,包括新建光缆骨干网、城域网、统一的指挥中心与数据中心四部分,有利于提高政府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国家宽带基础网络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中国电信(非洲中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加速了非洲区域的业务拓展和布局,为南非、埃及、肯尼亚等地提供网络配套服务,数字马里项目、援毛里塔尼亚城市安全与监控系统项目等成为中外务实合作、助力“智慧非洲”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当地政府及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论在白俄罗斯、吉布提,还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中国电信积极运用网络和信息化能力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中国电信承建超过1000个境外通信建设类项目,覆盖金融、电力、教育、医疗等行业,通过强大的全球云网资源和数字化能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数字能源、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小型商业光伏等领域发展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还以“数智”为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在西安,中国电信为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部署5G网络、互联网专线和点对点线路,解决客户以前看不到货品通关即时状态的痛点问题,为双向奔赴的互融互通提供“加速度”。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电信澳门公司与中国通信服务香港公司联合承接完成澳门智慧医院—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项目,为参与澳门智慧医疗、园区智慧网络以及入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下坚实基础,进而为中资企业在大湾区及海外市场拓展赋能。


  勇于担当 树立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落地生根到持久发展,“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作为数字化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依托成熟领先的数字技术,全力维护和保障通信网络畅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阿博览会、中非博览会、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背后,都留下了电信人通信保障的“足迹”。


  在陆上丝路的起点西安,每两年举办一次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机制——欧亚经济论坛,2023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为了做好通信保障工作,中国电信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重要通信保障工作方法,从预案制定、网络建设、测试验收、风险管控、驻守巡检等方面,细致落实各等场景的通信网络保障工作。在宁夏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上,中国电信为博览会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信息化方案、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实现场馆千兆光缆、4G/5G服务、博览会专网、卫星通信等全手段、全业务、全覆盖,打造智慧中阿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中国电信作为运营商代表,制订了详尽的《中非博览会通信保障方案》,建立“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负责、跨专业协同的保障制度,全力以赴保障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网络安全畅通。


  在建强通信基础设施、助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中资企业的责任担当,以帮助改善当地民生的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企业。


  在沙特,中国电信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遵守沙特政府“沙特化”就业政策和IKTVA制度,与当地大学、中等专业学校建立用人关系,女性大学生员工超过半数;


  在南非,中国电信366名员工中92%为南非本地人,仅2022年就为南非送培通信及ICT专业员工121人;


  在泰国,中国电信积极参与曼谷轻轨粉黄线信号及通信部分建设施工,助力改善曼谷严重的交通拥堵现状,提高经济效率,方便居民通行……


  “数字丝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信息时代焕发出全新魅力。作为来自中国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正发挥在全球网络资源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打造连接全球的立体网络体系,提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高品质信息通信服务,向全球信息通信领域传递来自中国的亮丽的名片。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