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 接续乡村振兴
自1988年成立以来,中国石化总部先后承担全国7省区12县的扶贫开发任务。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石化总部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西藏班戈县、青海泽库县和定点扶贫的安徽岳西县、颍上县,湖南凤凰县、泸溪县,新疆岳普湖县,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均实现脱贫摘帽。
为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石化发布“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承诺“十四五”期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5亿元,助销扶贫产品不少于40亿元,做到帮扶工作力度不减、人力不减、资金不减。
扶贫工作绩效
总部累计承担扶贫开发任务7省区12县
总部累计承担新一轮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任务6省区8县
67 家所属企业承担扶贫开发任务750个村
总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亿元
总部累计实施扶贫项目822个
总部累计派驻扶贫干部90人
全系统帮扶受益贫困群众300万人
全系统每年派驻扶贫干部2000人
能源化工 服务美好新生活
科技创新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0年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综合优势位列央企首位。全年境内外申请专利7972项,境内外授权专利5140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
能源转型
中国石化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变革趋势,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地热、氢能、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创新研发和升级洁净油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产供储销体系。
中国石化年氢气产量超350万吨,约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目前已在加氢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加快推进绿氢产业发展。
加速地热能开发利用,截至2020年底,新星公司地热业务辐射河北雄安新区、湖北、河南、陕西等省市区,总供暖能力达6044万平方米。
有序推进光伏产业,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等设施,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
高端化工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四个面向”,推进从化工原料向高端材料延伸,着力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业务,为建设化工强国贡献力量。
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助力绿色发展。2020年5月,仪征化纤历时10年攻关的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PBST、PBAT先后实现工业化生产。10月,仪征化纤推出的第3种生物可降解塑料PBSA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绿色低碳 助建美丽新家园
践行绿色生产
中国石化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实施全过程清洁管理,实施减排降污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39家企业被授予2020年度“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共有76家企业完成绿色企业创建。
全年废气综合达标率达到99.9%以上,节水1000万立方米,外排废水100%达标,固体废物合规处置率10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1.1%。
应对气候变化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启动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向“净零”目标迈进。
开发洁净能源,实现生物航煤跨洋商业飞行成功、生物柴油常态化应用于车辆,建成多个油氢合建示范站。强化节能管理,推进能效提升计划,实施3406个项目,节能548万吨标煤。回收利用温室气体,推进炼化企业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利用,开展油田企业二氧化碳驱油矿场试验和甲烷放空气回收。
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遵守业务运营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识别、分析环境敏感区和环境风险,在作业时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涵养区。科学推进油气田废弃矿井周围、油气输送管线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和复垦复耕,全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2020年,中国石化未发生损害生物多样性的事件。
贡献税收
中国石化严格遵守税法,坚持诚信纳税。2020年实现税费2977亿元,用于国防、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抗击疫情
面对疫情严峻大考,中国石化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落实,向全系统吹响战“疫”冲锋号,从保障能源供应、增产医卫原料、捐款捐物、复产复工等方面投入抗击疫情。
为持续稳定油品市场,中国石化发挥全系统3万多座加油站的作用,向社会承诺正常营业,全力保障油品供应。中国石化在燕山石化和仪征化纤累计建设16条熔喷布生产线,年产能1万吨,可供生产100亿只医用平面口罩。
境外履责 开拓合作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稳步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在全球60个国家(地区)执行350个项目,成为中央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UDM项目——中俄能源合作的典范
2006年8月,中国石化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联合收购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UDM)96.86%的股份,双方持股分别为49%和51%。UDM是中国在俄罗斯获得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在产油田项目,也是中国在俄罗斯投资成功的范例之一。目前累计产油量超8900万吨,每年为当地提供约13.5%的财政预算。
转自: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