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下新机遇 京东泰国如何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5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到东南亚这片蓝海,国内电商巨头的京东也不例外。2018年9月28日,京东集团与泰国尚泰集团一起打造的泰国线上零售平台JD CENTRAL(后简称为“JDC”)宣布正式上线运营。


  恰逢泰国线上零售平台JD CENTRAL正式运营两周年之际,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品牌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交流会在线上举行。


  加强数字供应链建设 成为现阶段企业出海的重点


  继电商“出海”之后,京东将多年积累的现代化供应链系统和技术毫无保留的输出海外。2018年9月10日,京东在东南亚地区最先进、最完整的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在泰国正式建成,其集成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在内的一整套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这也是京东物流搭建全球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的重要落地。


  谈到最初选择泰国作为京东首个海外发展的原因,杨啓焜解释道,“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南亚国家里属于比较健康的状态,所以泰国是东南亚国家里面最适合中国产业、中国品牌出海的第一个试验田,它不一定能做到全球或者东南亚最大,但是它是最适合品牌在海外试水的国家。”
  
  经过两年的发展,JDC可以为出海品牌提供一站式品牌出海解决方案,囊括泰国的线上、线下、O2O、B2B渠道。对于品牌出海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本地化的运营和服务赋能,比如商品进口资质认证、本地化的产品设计翻译、多语客服咨询、自营仓储物流、消费者调研用户洞察、大数据生意诊断等,为没有海外经验的品牌,打通海外第一个市场。

  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中国企业现阶段在出海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第一,线上数字化带动的高增长,其中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是整个外贸中增速最快的,数据显示数字化带动了线上消费的高增长,企业在疫情之下能够抓住市场机会的话,线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第二,供应链的数字化。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的现代化更为迫切,“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明确提出了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为企业出海指明了重要方向。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加强数字供应链的建设是当下的重中之重,”赵萍副说,“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上升到了供应链优势的比拼,电商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杨啓焜表示,“泰国是一个非典型的电商平台,电商只是整个基础设施、供应链上面的一部分,京东四大业务包含了零售业务、广告业务、履约服务和金融业务。未来我们希望把这四张大网建完之后,所有品牌只要来到泰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品牌,是想做电商还是想做线下,京东都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

京东泰国涵盖零售业务、广告业务、履约服务和金融业务


  疫情加快电商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强化了京东与尚泰集团的合作,也加速了整个泰国电商的发展。据了解,疫情期间泰国尚泰集团旗下诸多零售品牌均在JDC开设了旗舰店,弥补线下零售网络缺憾,让泰国客户在线下停摆期间仍可在JDC上买到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过去三个季度,京东泰国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速超过300%。

  谈到疫情对于JDC所造成的影响,杨啓焜表示,“JDC在疫情期间的销售增长很快,但增幅并不是因为大量营销,而是因为JDC跟国内一脉相承的供应链和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借此打开了泰国电商的发展。

  截至目前,JDC已在泰国布局了8个中小件仓库和大件仓库。自营配送已覆盖曼谷及周边区域,95%以上的订单能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同时JDC整合本地三方配送资源,将配送范围覆盖泰国全境,泰国全境85%的订单能实现隔日达。

京东泰国物流服务已覆盖泰国全境


  疫情后,中国品牌也借力JDC打开泰国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品牌手机在泰国市场占有率已超60%,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超20%。

  作为一直以来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加在刚进入泰国时就延续了与京东的合作关系,京东作为最早的销售渠道也为一加搭建了第一座桥梁,让泰国当地用户购买并且体验到了他们的产品。据一加泰国业务国家经理张菲介绍,疫情对于一加品牌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一加在疫情发生后进行了业务调整,原本计划的线下发布会都改为了线上发布会,线上销售并没有收到影响。”

  海信作为来泰国仅2年时间的中国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并且以线上作为其核心营销平台,已经在短短时间内在泰国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声量;海尔自3月份在JDC上线以来,月销售额翻了5倍;TCL自3月份在JDC上线以来,月销售额翻了10倍。

  相比国内线上消费的普及,泰国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中,但赵萍认为,疫情改变了泰国用户消费习惯,电子商务作为新的载体是市场复苏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抓手。(文/周靖杰)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