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岛啤酒的节日,也是蒙罗维亚的节日!”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2日,蒙罗维亚——这座地处西非的港口城市彻底沸腾了。
青岛啤酒节跨越1.3万公里的直线距离,走进了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与地处大西洋东北部城市的人们,热情干杯。
截至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2日,青岛啤酒节已经吸引了利比里亚逾万人次参与沉浸其中。在蒙罗维亚的SKD体育场——中国援建的、当地最大的体育场,非洲手鼓等乐器声热情悠扬,人们踏着鼓点载歌载舞,会场汇聚成欢乐的海洋。蒙罗维亚与青岛、利比里亚与中国,两种文化在碰撞交流,青岛啤酒成为大家共通的语言。
尽管蒙罗维亚的下午十分炎热,但大家十分踊跃地在SKD体育场门外?排队候场,每天的节日“狂欢”从下午1点持续到晚上10点。“青岛是个很美?丽的城市,不仅有好喝的青岛啤酒,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品牌,真是一个很?棒的城市!”蒙罗维亚市民杰夫和朋友们在啤酒节会场,畅享欢聚直至结束,感觉意犹未尽。他说,很想亲身前往青岛,感受中国城市的风情魅力,向中国学习。
自12月20日,利比里亚青岛啤酒节在利首都蒙罗维亚市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三天时间里,迷你马拉松、足球友谊赛、商贸交流活动相继?开展,大家“跟着青岛品牌看中国”,利比里亚青岛啤酒节热度持续升温。不仅吸引了蒙罗维亚当地市民,也有前来畅饮的国外游客,还有一些中资企业代表借助青岛啤酒节的平台,前来进行商贸推广。
“我们知道青岛啤酒是一个国际品牌。青岛啤酒节这个项目不仅仅关系人民的幸福和梦想,也将促进利比里亚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在利比里亚青岛啤酒节新闻发布会上,利比里亚新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兰斯·巴约贡(LanceGbayogon)在致开幕词时说。
据了解,青岛啤酒是当前利比里亚市场占有率前二的进口啤酒,利比里亚也是青岛啤酒在非洲的最大市场之一。依托青岛啤酒在当地长达10年的业务拓展,青岛也成为利比里亚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之一。
“一个月前,写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节日、同一杯啤酒’的户外展牌就树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街头巷尾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蒙罗维亚市民贝拉克说。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机场、超市还是路边的集市,许多利比里亚人看到东方面孔后,打招呼的用语更多的是满面笑容地挥手致意“Tsingtao”而非“Hello”。
贝拉克说,当地人甚至把青岛啤酒节的到来谱成了音乐,青岛啤酒绿以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节日、同一杯啤酒”这一响亮的口号,在时值旱季的蒙罗维亚格外显眼,就像在啤酒节上喝到的青岛啤酒,沁人心脾。
与“啤酒节”这一全新词汇一同走进贝拉克和当地人生活的,更是以商贸文化为帆的城市友好交流方式。
据悉,利比里亚举办啤酒节,尚属首次。当地时间12月20日下午,在利首都蒙罗维亚市政厅,利比里亚青岛啤酒节举行了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中国驻利比里亚特命全权大使付吉军,利比里亚总统事务国务部长纳撒尼尔·麦吉尔(NathanielF.McGill),外交部部长贝宗格·芬德利(GbehzohngarM.Findley),财政和发展规划部部长塞缪尔·特韦(SamuelTweh),新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兰斯·巴约贡(LanceGbayogon),新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尤金·法恩贡(EugeneFahngon),以及当地知名企业代表等共计400人参加发布会。
付吉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在利比里亚举办青岛啤酒节是一个创新的举动,也是促进中利友好往来的新平台,因为经贸合作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交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利比里亚是我们中国在非洲的好兄弟好伙伴,今年又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中利商贸往来将会更加密集。青岛啤酒节作为国内知名的节会能够走出国门来到非洲、来到利比里亚,不只是来推广青啤的啤酒,更多的是能够带动中利商贸文化交流。希望利比里亚青岛啤酒节能够一年一年地办下去,成为中利友好往来的新名片。”
发布会上,纳撒尼尔·麦吉尔说:“青岛的很多产品已经进入利比里亚市场,青岛市和蒙罗维亚市都是港口城市,双方在多个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信随着类似青岛啤酒节这样的活动广泛开展,今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更加密切,发掘更大的合作潜力,实现共赢。”纳撒尼尔·麦吉尔以及新闻、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对青岛啤酒的到来,表示了诚挚欢迎与感谢,并表达了长期友好合作的愿望。
据了解,利比里亚是“青岛啤酒节香飘丝路行”的首站之行。青岛啤酒节将澎湃着新时代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基因,以利比里亚为起点,畅行“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加坡、韩国、德国等15个国家。通过打造以“青岛啤酒节+城市推广+商旅文化”为主题的国际节会新模式,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助力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贡献力量。(大成)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