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定下“4个30%”目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06





  当地时间2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4,简称“巴展”)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光通信领域的主流供应商之一,中天科技也亮相本届巴展,面向全球客户展示最新的光通信和无线产品技术,获得客户的密切关注。


  据C114了解,中天科技是光通信行业“走出去”的先驱之一,从2012年开始,中天科技相继在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摩洛哥设厂,运营13家海外营销中心、54个海外办事处,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本届巴展期间,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中天世贸公司总经理叶智峰接受C114专访,畅谈了公司的国际化之旅和新年目标。


  海外经营战略:四大关键因素


  中天科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海外市场拓展。去年10月中天科技秋研大会上,董事长薛济萍在讲话中要求中天人铭记“三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外循环向上思维”。


  “谈及中天科技的海外市场战略,我们着重于四个关键因素。”薛驰对C114指出,首先是产品创新和技术领先性。公司不断投入研发,推出符合全球标准和最新需求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需求。


  其次是合作伙伴关系。中天科技重视与海外运营商建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目前在全球64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或联络站,在五大洲建立20个HUB仓库;在欧洲高端市场取得全面突破,为沃达丰、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14家“大T”及全球100多家运营商提供服务。


  叶智峰补充,例如在西班牙市场,中天科技成为西班牙主要光缆供应商,为西班牙农村网建设,消除“数字鸿沟”助力。在德国市场,2023年成为德国电信的光缆主要供应商,供货金额达1300万美元为历年最高,同时在希腊成为欧盟UFBB(超高速宽带基础设施)计划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3年供货金额突破1000万美元,为希腊国家数字化转型增砖添瓦。


  第三是严格遵循“绿色驱动,合规稳进”的经营方针,锚定“双碳”目标,创造绿色价值,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稳步向前,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循环经济模式下、全球最高环境标准要求下的绿色低碳产品。


  “例如今年巴展,中天科技带来了低损耗大截面G.654.E光纤、超大密度比光缆、FTTR、100/400G光模块、光电复合缆、特种室分漏缆系统,光伏叠光绿色基站等系列产品。尤其近年推出的“4+4+4+8”独立电调智能绿色天线,减少65%的电缆使用,100%使用可回收材料,基站能耗减少20%以上,为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筑基赋能。”薛驰介绍。


  最后是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中天科技注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我们希望通过巴展,向全球客户传达中天科技在海外市场的积极态度和发展愿景。”薛驰表示。


  建设高端品牌,定下“4 个 30%”目标


  在海外市场不断突破大型运营商,尤其是在门槛很高的欧洲市场,2023年取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业绩,显示出中天科技“走出去”保质保量。目前,仅在光纤光缆业务方面,中天科技稳居全球Top10供应商之列。


  在薛驰看来,这与中天科技的本地化战略是分不开的。“进入海外某个国家市场时,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产品推广到海外,而是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规、以及行业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定制和市场定位,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我们的各境外代表处和海外工厂充分尊重人才、文化多样性,持续将中天科技优秀的管理基因和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而重视合作伙伴关系、重视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也让中天科技在客户侧收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叶智峰指出,中天科技在海外市场战略聚焦优质顾客群,以“同等规模更高附加值”为主要销售绩效指标,摈弃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模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目前,公司已经连续6年上榜Brand Finance的全球十大通信基础建设品牌。”


  展望今年海外市场,薛驰透露,公司将原有销售团队细分裂变为固网和无线两支队伍,固本兴新,合规奋进。首先继续坚持建设海外高端品牌路线,以解决客户实际痛点为目标,持续推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次扩大本土化销售,持续扩大境外子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增设海外子公司,提升空白市场开拓,非运营商渠道开拓;最后以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扎实的客户关系为基础,积极开拓新业态,密切开拓海外通信 EPC 总包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今年,我们给自己定下4个30%目标:外籍员工占比30%,境外公司销售占比30%,新产品销售占比30%,全年销售增长30%。”叶智峰表示,“通过巴展这个舞台,我们也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为全年目标实现奠定基础。”(刘定洲)


  转自:C114通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