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转型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11





  新材料作为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其创新突破持续重塑着能源、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图景。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系逐渐完善,但在一些高端和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十四五"以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为更好发挥多产业协同优势、更好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东方电气集团制定新材料等"一企一策"支持政策,促进子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旗下新材料产业化平台,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树新材料")深刻把握专精特新发展的战略意义,深度融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局,立足能源行业所需及东方电气集团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加大国产化替代、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新材料开发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发展。


  聚焦经营效益,以效益增长提升发展质效


  "东树新材料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增效益、求转型、强管理,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营目标实现'双过半'。"东树新材料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毅介绍。


  风能材料销量高位增长,风电环氧树脂实现主力叶片厂和主力叶型全覆盖,销售同比增长18.58%;基础环氧树脂外销同比增长28%,其中国际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74%。光伏银浆完成从P型电池银浆到N型电池银浆的成功转型,实现TOPCon主栅银浆销售同比增长15倍。高纯材料产能突破100吨,生产同比增长92%,产销两旺;红外、热电制冷、半导体掺锑市场新增订单同比增长60%。


  此外,通过并购东方飞源,东树新材料打通环氧树脂产业链上游,实现产业链协同,东方飞源累计产出基础环氧树脂13万余吨、风电用环氧树脂14万余吨、风电用固化剂2万余吨,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为东树新材料风电树脂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二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突破激活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东树新材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十四五"以来,新增专利数量不断攀升,已拥有发明专利54件,主导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获批"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东树新材料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苟鹏飞介绍:"公司完成了高端环氧树脂、先进半导体材料两条产业链和电子浆料、高性能树脂、磷酸酯抗燃润滑油等N项高端化功能材料系列产品规划。AI驱动产品研发效率持续提升,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初步搭建具备理论配比等基础计算功能的环氧树脂研发平台,实现产品配方的快速初级筛选。"


  同时,东树新材料积极推进产学研全面协同,在风能树脂、光伏浆料、高纯材料、高性能特种材料等领域与东方电气集团-四川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东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其中,《7N5超纯锡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和东方电气集团2025年科技创新项目计划。


  此外,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树新材料完成叶片轻量化设计用灌注树脂、"两海"超低放热环氧树脂、"沙戈荒"高温灌注环氧树脂的产品落地,持续巩固风能材料核心技术优势;突破TOPCon正面细栅超细线印刷难题和TBC主栅银浆腐蚀控制技术,产品导入测试效率显著提升;创新高纯碲"除杂-脱氧-成型"一体化工艺,破解了碲、硒高效分离的行业难题。


  锚定专精特新,以领军示范打造新材料产业平台


  据了解,东树新材料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抓手,重点围绕高端环氧树脂、先进半导体材料、电子浆料等核心领域,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单打冠军",培养一批国内领先的"配套专家",培育一批主导行业标准的"隐形冠军"。同时完善新项目培育机制,对潜力项目实施"一项一策"精准扶持,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到"十五五"末,该公司将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发展。


  下一步,东树新材料将深入贯彻落实东方电气集团战略规划,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发展。(黄飞 韩坤)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