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料”到“材料”,中国中煤实现我国首次煤基硬炭千吨级量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6-25





  近日,中国中煤所属中煤华利公司“千吨级煤基硬炭工业示范技术开发”项目成果通过现场验收,这是我国首次以煤炭为原材料实现硬炭千吨级量产,标志着煤基硬炭工业化量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50623152024601.png

  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度依赖进口,难以满足钠电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布局硬炭产业,但主要以生物质或树脂高分子为原料,终端硬炭产品在经济性、一致性、稳定性方面优势不够突出。


  近年来,中国中煤着力构建“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体系,组建“五院一体”研发体系,建立“项目、平台、人才、投入、管理、机制”六大保障体系,探索实施“放收转”科技创新路径,一体推进科技创新生态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


  据了解,中煤华利公司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所属吉郎德煤矿的优质稀缺原料煤资源,历经3年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在深入研究煤质性能基础上,通过炭化过程控制-精准调孔-包覆-二次炭化-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实现硬炭制备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跨越。该千吨级产线生产的硬炭产品比容量超过300毫安时/克、首次库伦效率达到89%以上,粉体压实密度高于1.00克/立方厘米,能量密度相比于国外产品提升近10%。煤基硬炭原料储量丰富、供应链可靠、批次稳定性好,尤其充放电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原料硬炭产品,为进一步加快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开辟了全新路径。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