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圈粉”海外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04





  珠江之畔,外贸潮兴,新质生产力绘就绚丽画卷。在第136届广交会上,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标准答案。


  创新重塑筋骨 “杭”金量高!


  新参展企业近4600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企业超过4200家……身处其中,如何更加快速和高效地吸引采购商的目光?


  在杭州伟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明看来,关键在“新”,即通过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向全球采购商展现实力,继而锁定订单、扩大市场。


  “与其他应用锂电池的电动工具相比,我们的产品能耗更低、性能更强、寿命更久,安全性也更高。”朱建明介绍称,近年来,伟图科技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拔高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且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等手段为产品赋能,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产品质量。


  从过去“产什么卖什么”到现在的“要什么造什么”,其背后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转型,更是企业主动求变、向新而进,让新质生产力迸发活力的生动写照。杭州交易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广交会,杭州新参展企业88家,专精特新企业139家,涉及家电、电子信息、工业自动化等50个领域,集中展示了杭州企业的多元实力和创新力。


  细微处见真章 “京”艳亮相!


  在全球制造业不断转型的浪潮中,日新月异的中国绿色科技正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变压吸附提纯CO装置、PU-8s医用分子筛……琳琅满目的产品和项目展示,让北京北大先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受到了不少专业采购商的关注。


  “希望通过广交会平台向境外采购商充分展示和传递'中国制造'在通用机械领域,尤其是在变压吸附制氧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把技术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领先制氧和供氧服务的企业。”北大先锋负责人杨瑞林说道。


  作为北京大学直属的高新技术企业,北大先锋主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设备,拥有变压吸附制氧、变压吸附提纯CO、变压吸附制氢三项关键核心技术,是中国变压吸附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的工程案例已超400项,预计2025年将超过500项。


  近年来,面向环保领域,北大先锋不断开拓新技术、新市场。“为满足企业超低排放需求,我们开发了高炉煤气前端干法精脱硫技术;为实现钢化联产,我们自主研发了钢厂尾气提纯利用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已打造了多个优秀示范创新项目。”杨瑞林自豪地说。


  “可以感受到,今年以来,全球消费、服务等多行业逐渐回暖,工业、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也在回升。”杨瑞林告诉记者,加之广交会热烈的现场氛围,公司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


  “我们有望在两年内进一步扩大业绩版图,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到更多欧美发达国家。相信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北大先锋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杨瑞林说。


  精准把脉市场 “赣”得漂亮!


  “开展3天以来,我们的展位接待采购商近100批次,首日就现场签下了一笔超1万美元的订单。让我们意外又感动的是,有一位上届广交会洽谈过的越南采购商专程带着样品赶来广州,指定要与我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预计每年将有近15个货柜的订单量。”宜春凯福赛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邹根生兴奋地分享着这几天的经历。


  邹根生告诉记者,企业已经在破壁机领域深耕18年,拥有多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精心打磨产品,无论是颜色、款式、功能,还是终身免费的售后服务,都深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的喜爱。”


  在广交会上,紧跟海外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变化的企业还有不少,登峰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专注于LED应急电源和应急灯的生产销售,虽然品类小,但他们坚持不懈地提升产品竞争力,以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


  “自去年参加广交会以来,我们对市场需求的把控更精准了。在了解到欧美市场对绿色能源与户外便捷能源的有关需求后,我们这次特意带来了便携式户外防水电源、500瓦储能电源等新开发的产品,很多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采购商都非常感兴趣。”上述负责人说。


  “广交会开幕以来,我们日均收到近50万美元的订单!”尽管忙得顾不上吃饭,但吉安众睿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献章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企业起初是借助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起家,销售数据线、存储器等电子硬件,线上订单占外贸业务的比例超九成。2023年,我们借助广交会平台逐步由B2C向B2B进军,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帮助企业成功转型,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吴献章坦言,“下一步我们将组建专业设计团队,深耕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记者 刘旭颖)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