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钢铁巨人"出海风正劲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03





  在塞尔维亚辽阔的矿区,一辆辆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XDE150矿车静静矗立,等待着新的使命,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矿山建设注入新动力……2024年以来,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设备加快了"出海"步伐,奔赴世界各地,贡献中国力量。


  优质产品广受青睐


  近日,徐工XDE150双桥刚性矿车成功批量交付塞尔维亚某矿。这是徐工150吨级矿车首次在海外应用。该矿车采用先进的电控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高强度车架设计以及舒适的驾驶系统等,具备高效运输、可靠耐用、舒适安全等优势,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矿山作业环境,深受市场好评。


  不仅"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徐工集团的"钢铁巨人"活跃在世界各地。日前,6台徐工XUL307地下铲运机批量交付助力秘鲁矿山建设。"这款地下铲运机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操作舒适,能够满足高端施工的需求,我要再采购一台。"一位秘鲁矿山客户对这款地下铲运机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徐工的这款地下铲运机可为客户提供最大10立方米、载重21吨的施工规模,在各类地下矿山施工中,可满足各种尺寸断面巷道矿山的使用要求。同时,其还具有远程遥控、自动驾驶技术,安装大功率发动机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和负载反馈变量系统,智能、环保节能功效突出。


  在不断将传统产品推广到海外市场的同时,徐工还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领域。例如,日前,20余台徐工压缩式垃圾车"出海"哈萨克斯坦,标志着其在环卫机械领域的国际化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为适应当地低温的气候特点,满足市场需要,该公司专门提升了产品的抗寒性能。


  不只是徐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致力于将优质的工程设备出口至世界各地。近日,十多台柳工LD60D推土机陆续装车发运至海外重点市场,服务电厂煤矿、矿山开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海外大型工程项目。这款产品集成了柳工最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可适应高温、高原、高粉尘、高寒工况等环境。


  凭借这些优秀品质,柳工生产的电动装载机受到了海外客户的青睐。日前,大批量柳工电动装载机"出海"印尼,被交付某大型工业园的客户。由于这些设备在矿石喂料、热渣处理等作业中表现突出,该客户进行了批量采购。


  加强合作塑造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企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有力举措,为此,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积极作为。


  近日,徐工集团与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签署全球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徐工与力拓和Simfer公司现场签署了几内亚矿山项目工作任务书,将助力全球最大未开发铁矿--西芒杜(Simandou)项目矿山开采。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Simandou)矿区面积738平方公里,被国际矿业视为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尚未开发的铁矿。此次徐工中标几内亚西芒杜矿山项目,将提供成套核心矿山开采设备,其中包括数十台230吨矿用卡车、350马力及550马力大型矿用平地机,合同总金额近8亿元。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深谙于此,多年来,徐工集团为打造全球协同研发阵容,积极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2024年,徐工在澳大利亚珀斯市成立研发中心,聚焦"五化"转型升级和国际化主战略,专注矿业和工程机械产品的研发创新,全力支持产品本土化和全球客户需求。未来,徐工澳大利亚研发中心将积极响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核心技术领域,推动徐工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升级。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还有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该公司在科特迪瓦成立子公司,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服务更多客户。科特迪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西非重要的天然良港和集装箱码头。近年来,中国的机电、工程机械、建材、通信、电器等产品在当地市场受到青睐,商机广阔。柳工机械科特迪瓦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设立柳工科特迪瓦公司,不仅有利于柳工与当地市场建立紧密联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客户和渠道进行深入合作。近年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还在西非重点城市设立了服务覆盖面极广的专业维修网点和配件仓库,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设立柳工科特迪瓦公司只是第一步,柳工将以科特迪瓦为中心,完善整个西非区域能力建设。目前,柳工在西非市场销售的主要产品为挖掘机、装载机。下一步,柳工科特迪瓦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发挥柳工核心产品组合和全面解决方案的优势,根据基建、采石、矿业、林业等客户及市场需要,增加产品储备,提升客户满足度。同时,柳工将依托子公司平台,完善核心国家及机会市场经销商渠道建设,提升对客户和经销商渠道的本地支持、开发和管理能力,提升当地直销水平。


  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结构,同时持续加深国际合作,相信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出海"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记者 刘叶琳)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