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的核心内涵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党的十九大部署转化为更多发展成果,在党建创新、服务创新、财务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的管理创新成果。
党建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近年来,很多工业及相关企业积极发挥党建作用,促进各项事业上台阶。如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以“融入体制机制、融入生产经营、融入思想实际”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途径与措施,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以融入思想实际为先导,夯实改革发展“思想根基”;以融入体制机制为抓手,筑牢改革发展“压舱之石”;以融入生产经营为载体,锻造创新发展“红色引擎”,以党建促进创新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以党建铸就核心优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上展现央企担当。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条主线,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重点,落实“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的两个必须;深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两个融合;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三个作用,抓好“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项工作;发动“党政工团”四个轮子,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四好班子;强化“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五个服务,履行国有企业党组织五项职能;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践行国有企业党组织六个力量。
服务创新:提升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国家能源集团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成立5年来,坚持“海进江”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管理创新,通过整合客户需求,创新营销模式,强化质数量管控措施,提升物流运输标准,推进物流过程可视化管控,拓展集约化运力资源、质检资源、中转基地资源的成本优势。2019年,“海进江”配送煤炭的质数量途损管控创历史最好水平,智能化物流一体化体系运营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这项管控创新为保障、服务、促进“海进江”煤炭销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新疆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玛湖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部工程技术服务工作。为确保工程服务的顺利开展,西部钻探创新油区生产物资保障模式,建立了“工厂到现场、领料变送料、设备集中维保”的玛湖共享中心,促进生产、物资、供应商、维护保养等业务的有效融合,减少物资采购流通层级、减少层层设库、减少保管人员、减少运输倒运、减少设备维保费用,借力信息化、智能化,发挥协同效应,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供应链全链条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中心建立后,年均保障生产、降本增效近2亿元。
财务管理创新: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与建设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在建信融通平台注册,融资期限保持15天至12个月之内,年融资利率3.915%,费率2‰(建信融通),“融信”到期,由十三化建直接向建信融通责任公司还款。分包商在建行开立代发工资专户,开通建行网银并在建信融通平台注册,办理农民工建行借记卡。日常支付分包商款项,公司按月进度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到分包商在建行开立的专用账户上,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施工现场的农民工手中,从而避免了资金被分包单位恶意占用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项目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推动了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行。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多项与集中统管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办法,对集团财务主管部门、服务单位、派驻财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界定;对财务人员聘任与解聘、轮岗交流、薪酬标准、考核评价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消除母子公司信息不对称的弊端,提高资金、资产、人员的利用效率,强化财务监督职能防范控制财务风险;通过“管人”实现“管事”,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摸索实践出一套适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格局的财务管理模式。(苏子越)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