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车轮的动力。这是关于企业文化驱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控股”)发展、经历三个15年,奠定“以德为本、以德赢天下”、企业文化扎根基层的历史、业绩及文化的思考。
德龙X3000牵引车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68年的陕西汽车制造厂。当时,企业主要生产军车。现在陕汽控股的品种结构扩展了很多,主要从事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中轻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微型车、重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等,还有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汽车金融业务。在控股集团下,还有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两大子公司。
陕汽控股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型企业和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其研发生产的“延安”牌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陕汽控股成为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现在,陕汽重卡已出口欧洲、非洲、亚洲及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伊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当前,陕汽控股致力于做大商用车、做精专用车、做强零部件、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多回报、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
奠基时代的群体创造了企业的原始精神
文化起源,往往始于群体开始聚集的时候。企业奠基阶段的那些事、那些物、那些人、那些精神,都是企业文化开始凝结的起点。奠基时代的群体,创造了企业的原始精神。
陕汽企业文化开始凝结的起点要追溯到1968年。那时,为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炮无车的问题,建设了陕西汽车制造厂。继而,陕汽研制生产出“延安”牌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开进中南海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到了1984年,已定型10年的SX250型军用重卡车,组成两个方队,参加了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陕汽产品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这些经历表明企业产品的规模和质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从1968年到1984年,这是陕汽第一个15年的综合性结果。
这个结果很重要,它说明了四个事实:第一,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要造军车,军车造出来了;第二,建立一个机构,就是建一个造车厂;第三,制造一种产品,这就是250型车;第四,形成一套规则,这就是如何造车的规则。在这四个事实的基础上,陕汽自始至终寻求的就是“怎样造好车”的机制。
机制是机构运行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如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等。陕汽的机制是运行的架构和关系,即在环境约束下,能够使企业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并健康成长。“怎样造好车”涉及到了环境、各方面因素及关系、各种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机制性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如何把车造得更符合用户需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使企业在造好车的过程中持续下去、健康成长。
从1968年到2013年,45年过去了,陕汽控股不仅生产军用车,也大力发展民用车,而且产品系列也有所增加,现已开发生产德龙、奥龙等多个系列,技术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规则系统也今非昔比。但是,寻求“怎样造好车”的机制,依然是现在的课题。所以,在目的、机构、产品、规则的基础上,关键还是寻求“怎样造好车”的机制。
谁来建立和改革“怎样造好车”的机制呢?不是别人,正是陕汽这个机构的人的群体。我们还得从根儿上说这个问题。从45年前开始的第一个15年中,为了“备战”“打大仗”“造军车”,一群来自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搞汽车的年轻人,约有1000多人,聚集到陕西的一个山沟,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亲手建立起一个军用重型汽车研发与生产基地。这就是陕汽起始的第一个群体,15年过去了,职工发展到了4000多人,产品定型,批量生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这些物质东西背后的精神是什么。
这个群体在奠基时代表现出来的、用以推动工作的精神是什么?我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精神,无论是出于对军车的热爱,还是身处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都是理所当然的。第二是“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就是再苦也要拼搏。那时候条件虽然很苦,但没有人怕苦。有吃苦拼搏的劲头,才能干成那个时代的事业。第三是“坚持上进、一定要造出好车”,这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如果半途而废,那就没有250车了。依靠上面的种种精神,陕汽锻造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依靠这支队伍,建设了一个造车机构,生产出一种产品,形成了一套规则,实现了国家的目的。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真正宝贵的是这支队伍,而这支队伍的灵魂是“责任、拼搏和上进”。在那个时代,职工内心坚守的是对国家的责任、拼搏的劲头和上进的信念。
为什么看重企业奠基时代的群体呢?这是因为这个群体创造了奠基时代,创造了奠基时代的理念和精神,而这是企业的根。别人的再好,如福特精神、丰田精神,那是别人的,只能借鉴,但终究不是自己的血脉,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具有亲近感。尽管企业后来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甚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这群人做事的方向、做事的态度、做事的品格依然存在,依然会在企业转型、做系列产品、提供企业服务等事情上本能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不以具体产品为转移的人的群体的理念和精神。有了这个根基,无论是造重型车还是造轻型车,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陕汽都能做得好。
所以,企业文化不仅是产品和流程,同时也是企业人的群体的理念、规则、机制和习惯,是企业的驱动力。在产品和流程中自始至终渗透着这个群体的理念、规则、机制和习惯,渗透着企业的驱动力量。大家现在看到的陕汽的产品系列、贴心服务、卡车司机节等,都是陕汽人群体的创造,是陕汽人群体的结晶。而奠基时代的陕汽人的对国家的责任、拼搏的劲头和上进的信念等造就了今天陕汽文化的最初形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