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积极构建海外员工关爱体系,提升员工家庭的幸福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5





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积极构建海外员工关爱体系,提升员工家庭的幸福感

以心为桥 守护海外员工的"家与远方"


  沙特鲁卜哈利沙漠腹地,一句句亲情问候跨越了五个时区;东非高原的义诊现场,医疗队在为中外员工进行健康筛查;黄河岸边的EAP工作室里,孩子们用沙盘搭建"爸爸的宿舍"……


  近年来,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以一条暖心信息、一次家庭连线、一个关爱包裹、一场文化活动、一次家属探访为"连心桥",构建起全覆盖、全天候的海外员工关爱体系,让海外员工在异国他乡感受来自家人的关爱,也让这份温暖成为大家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科技赋能 让云端鹊桥更顺畅


  正午时分,石工建沙特项目部人力资源主管杨韦来到活动室,参加项目部组织的"云端鹊桥会"。看到视频屏幕里妻子张琪的笑脸,听到两个孩子唱起新学的儿歌,杨韦黝黑的脸上泛起温柔的笑容。"现在终于能在手机里看清孩子们长高了多少。"他感慨道。


  此前,沙漠腹地网络信号差,海外员工与国内视频连线经常卡顿。今年项目部投入专项资金,升级通信设备,确保网络流畅稳定。他们还定期组织主题视频会,方便分散在各作业点的员工与家人"云端团聚"。


  "爸爸,听说沙特现在都50多度了,你们那会不会变成大蒸笼呀?"面对孩子的牵挂,杨韦笑着用镜头展示营地和施工现场:"虽然作业区温度确实不低,但公司想了很多办法,每隔百米就有遮阳棚和补给站,食堂变着花样提供绿豆汤、柠檬水等防暑饮品,菜单也会根据天气调整,可比你想象的好多啦!"


  "看到你在外工作和生活顺心,我们也就踏实了,"张琪在视频屏幕里轻轻点头,"在外安心工作,我在家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要打造国际一流,离不开海外员工的辛勤付出,我们要倾听他们的所需所盼,让每一位身处海外的员工都能工作舒心、家庭放心。"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中红在沙特项目现场调研时强调。


  健康护航 让异乡工作有保障


  东非高原的晨曦中,中国援乌医疗队的医生正在为该公司乌干达项目员工进行义诊。"义诊不仅包括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基础项目,还教我们缓解焦虑的呼吸法,调节日常工作情绪。"刚完成心理测评的员工李瑞宇说。


  乌干达项目地处东非高原,当地蚊虫肆虐,医疗资源匮乏。项目部创新实施"健康双轨制",全方位筑起员工健康的安全屏障。一方面,在做好日常蚊虫防治消杀的基础上,配备专职健康工程师,定期开展血压监测、疟原虫感染检测等健康检查,定期组织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并建立动态档案实时掌握员工健康情况。


  另一方面,项目部与中国援乌医疗队深度合作,定期为项目员工进行体检,系统讲解心脑问题和非洲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他们还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医院签订绿色转诊协议,构建"现场诊所-油区医院-首都医院"三级医疗保障体系。今年3月,吊管机手老付突发不适,项目部迅速启动预案,连夜将他送往首都医院救治。"医疗保障这么完善,谢谢公司的关照!"老付痊愈后感慨道。


  "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我们要让每一位奋斗者在高原上平安工作、健康生活。"荣获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海外安防优秀实践奖"时,乌干达项目管理部现场负责人张宗鑫表示。


  锦书传情 让跨国思念有温度


  "老师,看我给爸爸搭的宿舍好看吗?像不像他在非洲住的房子?"在石工建胜利建工公司EAP工作室的沙盘区,海外员工的孩子好奇地询问陪同做心理辅导游戏的老师。


  自2019年起,胜利建工公司立足海外员工队伍实际开设EAP工作室,聘请3名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幸福教练",根据员工及家属需求开展线上培训、项目团建、阳光心态塑造等活动,并提供沙盘游戏、冥想放松、主题沙龙等服务项目。


  该公司依托EAP工作室构建起全方位关爱体系,24小时热线随时倾听诉求,定期寄送"家书+项目简报",视频课堂既教授"哄娃技巧",也讲解安全防控要点。这些措施既帮助海外员工舒缓压力,又提升了员工家庭的幸福感,获得广泛好评。


  "他平时不爱表达,看了他写的信,才知道每天都在惦记我们。"今年8月,员工家属赵庭婷看着丈夫的家书,眼眶泛红。为了增进海外员工与家属间的交流,该公司开展"遥寄锦书来"活动,让海外员工通过一封家书向家人传递思念与关心。那些平时未能直接表达的感情诉诸笔端,成为跨越时差的情感纽带。


  今年以来,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累计为海外员工寄送家书260余封,组织云端团聚20余场,开展心理疏导超千人次,形成"员工安心、家属放心、项目凝心"的良性循环,为海外业务稳健发展注入"心动力"。(杨森 郑欣蕾 邱怀超 史海林)


  转自:中国石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