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竞技赋能 匠心铸才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2-27





  2月14日,齐鲁石化青年大讲堂开班,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王哲龙授课,120余名青工代表参加培训。同一天,中国石化在齐鲁石化举办的2025年监理工程师岗位技能培训班也同时开班,旨在提升石化监理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岗位技能水平,为高质量推进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齐鲁石化迎来了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的发展新机遇,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以来,齐鲁石化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持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通过举办公司第一届"最强操作"竞赛、全面推行"微课堂"与基本功训练、激活人力资源一池春水等举措,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竞技为笔,绘就人才成长长卷


  2024年12月5日,齐鲁石化第一届"最强操作"总决赛在响亮口号中拉开帷幕。"胜炼催化,赛事争霸""加氢赋能,胜炼必赢",声声口号点燃现场激情。总决赛设置8个竞赛环节,从流程参数记忆、团队协作应急处置,到隐患排查、巅峰对决,全方位检验参赛选手与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办好竞赛,该公司组织相关部门赴镇海炼化和燕山石化学习调研,随后印发《齐鲁石化员工教育培训10条最严措施》,将"最强操作"竞赛作为重点,力求实现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公司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采用"1+N"模式(1个综合赛和4个专项赛),提升全员培训质效。


  2024年5月23日,竞赛正式启动。当日,"最强青工"专项赛率先开赛,11家生产单位51个车间的153名青工踊跃参与。此后,"最强应急""最强巡检""最强监护"专项赛依次举行。每次赛后,参赛队员都会通过副班学习、微课堂分享收获,探讨如何将知识技能融入工作。


  在"最强操作"系列专项赛紧锣密鼓举办的同时,齐鲁石化依据岗位练兵比武规划和群众性劳动竞赛安排,开展系列生产及辅助专业岗位技术练兵比武。2024年11月20日,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实操决赛在胜利炼油厂南区装置现场举行,旨在从一线选出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人才。随后,仪表专业技术练兵比武决赛在塑料厂苯乙烯车间装置现场举行,此次比赛打破常规,将实操比赛现场设在装置,检验了员工的实操能力,收效良好。


  轻松灵活,"微课堂"点亮学习之光


  1月15日,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车间一班"微课堂"准时开讲。主操董春雷讲解产品冷却水泵和凝液回收泵巡检要点、造粒区域防冻防凝排查重点,车间副主任张保圆现场督导。班组"微课堂"重点培训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持续开展关键操作、重点操作、开停车操作技能培训。


  这只是齐鲁石化"微课堂"的一个片段。该公司着力"微课堂"培训计划性,指导各单位依据生产实际按月制订培训计划。各基层单位秉持"中层领导讲制度、基层领导讲技术、班组骨干讲操作、青年员工讲收获"原则,通过"需求调研-灵活调度-精心规划-开展培训"流程,助力员工掌握专业知识。厂领导积极参与授课互动,开展"每班一讲",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形成一体化教育培训模式。


  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培训开发科主办李毓表示:"'微课堂'旨在让技能学习更轻松灵活。""微课堂"规模小、时间灵活、内容实用,利用碎片时间不定时、不定点培训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高效为员工充电。自2024年6月以来,齐鲁石化已开展微课堂3.2万场次,实现员工理论与技能双提升。


  各基层单位结合生产现场常态化练兵,借助"每日微课堂""每周应急演练""每月副班学习""每季全员统考",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岗位练兵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功,提升全员素质。


  优化资源,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2024年10月24日,原塑料厂55名苯乙烯车间员工告别旧装置,奔赴新岗位。青工蒲海洋满怀期待:"这次转岗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要学习更多技能,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齐鲁石化处于高质量发展攻坚期,面临机遇与挑战。为发挥员工效能,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结合安全生产和用工需求,制定《特殊时期人力资源优化方案》,对长期停工装置人员进行内部调整,将塑料厂苯乙烯车间55人和烯烃厂裂解车间60余人成建制优化至胜利炼油厂、第二化肥厂和橡胶厂。此次优化为后续人力资源优化树立标杆,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此外,公司变更停工装置劳动组织形式,加强白班力量和业务培训,探索"外包转自干"新模式,将LDAR检测业务转为内部承揽,压减外包费用。在内部优化基础上,拓展外部路径,向福建联合石化、天津南港乙烯等单位派出技术服务人员39人。


  人才资源双轮驱动助力冲刺新高度


  齐鲁石化一系列举措精准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值得点赞。在人才培养上,多条路径并行,"最强操作"竞赛通过实战检验,激发员工学习热情,让员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员工专业技能,还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微课堂"则聚焦员工碎片化学习需求,贴合生产实际,为员工随时充电,提升了整体学习效率。


  从资源优化角度看,齐鲁石化根据生产和用工需求,合理调整人员岗位,探索新的劳动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停工装置人员安置问题,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能。向外部单位派出技术服务人员,更是实现了技术与人才的双向交流,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


  在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的关键时期,齐鲁石化通过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资源优化,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期待齐鲁石化能继续保持创新活力,在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也为其他企业在人才战略与转型升级方面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刘新圣)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