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操作,低速行驶,安全为先。”春节期间,在乍得上游项目公司生产库房内,培训师张杰正在对10名乍得当地学员进行叉车驾驶的技能培训。随着培训合格证书正式发放,此次玉门油田“送教上门”“送考上门”工作圆满完成。
新年伊始,玉门油田海外服务团队将一线人才培训的“服务大餐”,送往乍得采油厂和炼油厂,这是玉门油田率先实践拓展海外培训市场的新模式。此次“一线服务”,重点结合中国石油乍得公司推进本土化进程的相关要求,积极构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赴华培训”的有效补充,对全面提升本土化员工队伍素质、保障海外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帮助和基础保障。
培训团队充分考虑本土化员工学习认知的规律特点,将已实施的本土化培训中应用成效显著的实施经验、教辅资料等,进行“去伪存真”的移植应用,确保教学实施的高效性、科学性;针对目前本土化程度较高的岗位,优选原对口支持的技术负责人,超前开发课程体系和课件题库,发挥熟悉工艺、了解学员的优势,压减适应期,提升有效教学时间;积极服务“倒班生产”的特殊性,保障生产运行的连续性;调查研究影响培训实施的潜在问题,提出优化岗位培训的实施方式,创新开展教学工作;针对当地员工岗位履职能力和日常工作的实际需要,差异化设置教学课程。
玉门油田按照乍得公司要求,实施技能认定“送考上门”,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优化为场景化教考的实战演练。这种真学真练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送考上门”的同时,玉门油田同步开展“岗位培训”和“一线巡诊”服务。针对当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大不解”和“小难题”,专家们耐心细致地解答,直击学习难点、痛点,促进当地员工实现从“机械学习”到“理解掌握”的转变,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一步,玉门油田将探索形成区别于全脱产集中培训的运行模式,固化形成可持续推广的制度和标准。(通讯员 栾海燕)
转自:中国石油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