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建立以“四抓”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30





  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是通用技术集团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关键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围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为契机,将科技创新管理“转型升级”作为管理提升的重点发力领域,围绕“干什么、靠啥干、怎么干、谁来干”等核心问题,大刀阔斧深化改革,与世界一流企业进行系统对标,通过抓战略、抓改革、抓管理、抓人才最大程度推动资源要素集约化、创新力量规模化,为推动我国机床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


  抓战略,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策划能力,从关键核心技术布局、重大专项攻关、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凸显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创新主体作用,打造机床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机床板块重点产品的布局方向。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组织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各企业对重点产品规划进行多轮论证修订后,形成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2035重点产品规划。完善了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产品型谱报告,摸清了板块整体产品基础能力,为产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方向,有力支撑了机床板块产品规划和主营产品升级。持续完善机床产品研发流程体系,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及质量。结合统一研发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组织板块企业首次从标准角度对机床板块产品进行梳理,正式发布了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机床产品命名规则。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聚力,与多所国内重点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增强双方科研攻关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探索建立了新型研发机构——西安联合研究院。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带着技术需求、资金和利于产出的组织管理体系,与西交大科研团队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用大学的科研力量匹配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的需求。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争创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着力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并取得突破,在研项目46项,“高性能数控系统功能测评方法及标准与应用”等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推进关键零部件、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等重点产品取得一定的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应用于重点用户领域。在标准专利成果方面,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被国标委列为首批20家重点国际标准跟踪单位之一,参与了机床安全等37项国际标准投票,积极贡献中国智慧。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牵头研制的两项国际标准是中国首次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领域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该标准领域“零”的突破,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抓改革,以系统观念全力构建统一研发体系


  构建三级研发体系组织架构。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实施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打破原有组织架构,整合机床板块内部研发机构和创新资源,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出发,搭建“研究总院-地方研究院-生产企业技术中心”三级研发体系。第一级以研究总院为主体,着眼于5-10年共性技术与前沿基础研究,与行业优势院校、国家研究机构协同开展成熟度1-3级研发任务,统筹管理成熟度4-6级基础共性研发、前沿技术研发任务,统筹梳理确定产品战略方向和制定研发方向;第二级以各地设立的地方研究分院为主体,为总院和本地及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支撑,开展总院统筹下的4-6级关键基础共性研发任务和承担成熟度7-9级的产品研发任务等工作;第三级是板块企业内部设立的技术中心为主体,应用研究院的研发成果及按技术要求完成现场技术服务,解决工艺实施和现场施工等制造技术问题,形成了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研发体系。完善各级研发机构协同运行机制。通过研究整合板块企业研发资源,构建分层统一的创新研发体系,形成“总师办、总体所抓总,专业所学科化分工,地方研究院协同研发”的总体研发布局,健全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在总院打造总体所、专业所、总师办等机构,根据重大科研任务、重点领域需求,组织规划板块企业整理现有产品整合,开展正向设计试点工作,为十四五产品规划、2035重点产品规划、主营产品升级、产品策划立项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针对不同种类机床所需关键技术,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划分,设立12类专业所,形成贯穿高端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所”布局。统筹推动地方研究院建设,在沈阳、大连、上海、昆明、天津、西安等地建立6个研究院,承接总院创新技术和成果转化,做好“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指导板块企业产业化发展”。各地方研究院为板块内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支撑,助力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典型产品升级换代,持续推进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多款产品得到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用户充分认可。理顺体制机制,保障工作有序衔接。为保障创新研发体系平稳顺畅运行,在保障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各制造实体的成果应用体验,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运营机制顶层设计为抓手,着力解决研发、生产“两张皮”的问题,系统性地理顺了研发与生产的关系、平衡了“扛旗”和“吃饭”的资源配置,来实现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平稳过渡,实际运行取得积极成效。探索建立与“重点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矩阵运营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机制,赋予项目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考核权与分配权,采取项目薪酬与岗位绩效相结合的激励方式。制修订《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重大科研项目决策专项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立项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实现研发风险可控与决策合规的目标。


  抓管理,完善治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提升


  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推动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聚焦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党建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有效联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权责清单》《权责手册》,规范各类事项审批流程和决策程序,防范决策风险。合理制定所属各单位的绩效考核(KPI),对全年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初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持续推进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系统总结梳理标杆管理工作经验,并在《企业观察报》《通用时代》刊登,通过对标工作全面分析企业改革发展现状,找准短板弱项,明晰目前所处位置,制定改善方案,提升精细化运营管控能力。“提高电火花机床电控柜的生产效率”和“提高M/800H工作母机加工精度”两个项目团队获得通用技术集团“年度标杆管理最佳实践”荣誉称号,营造了对标一流、团结奋进、大干实干的良好氛围。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结合研究院组织架构调整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并完善采购、销售、资金池管理、资产处置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设立首席合规官,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组织机制和制度体系,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抓人才,锻造一支能担当敢打拼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聚焦发展需求倾力引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大力整合板块企业科研人才,招聘引进外部高端人才,积极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门类齐全、覆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引进文章”。围绕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求、国家及集团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编制了2023-202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制定《机床研究院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聘任3名院士为首席科学家;通过校园招聘、市场化招聘引进各类人才200余名。做实人才“培养文章”。建设高端数控机床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入站博士后3人,已参与5项科研任务申报及技术攻关。用好校企联合培养,完成首批次18名2022级工程硕士入企实践。2023、2024两年共29名在职员工被录取攻读在职博士。着力推进“通才计划”(机床方向)管培生培养,建立科技人才培养“通航体系”——领航、远航、护航、启航四类科技人才推荐申报工作。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做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为机床板块和集团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深人才“使用文章”。基于板块产品规划和机床全生命周期,形成了12个科研方向和19个产品方向的学科人才库。经过素质指标提炼、CPI测评验证,建立了科技人才素质模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拟定《某项目科技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对在特区中的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晋升、考核、激励、待遇和福利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激励超额贡献。梳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人才需求清单,形成“人才紧跟项目走、项目依靠人才兴”的互融互促局面。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