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澜沧江强化精益管理 争创一流绿色电力企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06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澜沧江)践行“构建和谐电站、奉献绿色能源、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绿色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协同优化各类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累计发电量超万亿千瓦时,在打造世界原创技术策源地、水电产业链“链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主业深耕细作 跨境流域保护开发成效斐然


  华能澜沧江以建设“科技澜沧江”为目标,踔厉开创适合水电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争当水电开发、运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引领者。


  破解技术瓶颈引领产业发展。系统解决特高拱坝(300米级)体型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高坝抗震及防渗、超高边坡(700米级)加固治理、特大地下洞室群(埋深超过500米)建设等大水电开发关键技术。相继建成小湾、糯扎渡、黄登等国际里程碑工程为代表且各具特色的水电工程13座,装机容量超2300万千瓦。


  流域集控梯级调度作用显著。建成世界领先的流域梯级电站远程调度系统,超2000万千瓦装机远程集控,超半数机组“无人值班”。累计输送清洁能源10144.8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超2.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2亿吨。大幅改善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枯水期航运条件,获评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示范基地。枯水期出境流量翻番,为国家实施“水外交”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开发构建全流域“生态廊”。聚焦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因地制宜布置鱼类增殖站、野生动救助站、珍稀植物园等设施,开创国内狭域植物保护管理新模式;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人工繁殖巨魾,实现11种澜沧江土著鱼类增殖技术突破;建成国内首列、世界上提升高度最高的升鱼机系统;分层取水技术开创全国水电环保设计的先河。


  密织精益管理网络 全链条管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华能澜沧江推动清洁能源“建、产、运、营”全域全链条精益管理,持续优化完善精益管理网络,踔厉构筑清洁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血脉”系统。


  坚守安全管理精益化。紧扣“本质安全”主线,构建安全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平台全覆盖水电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各阶段管控,全面提高风险预测、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从“随机安全”向“本质安全”升级,从“事发应对、被动防御”向“源头治理、主动防控”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夯实基本建设精益化。践行“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益管理”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三精三化”工程管理,深入推进绿色智能建造。成功探索实践“一级法人、两级管理”“强业主、大监理”“一局两站、建管合一”等模式,大幅减少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效能。统筹全流域电站梯级滚动开发建设,集约交通、物资、机电等施工资源多工程共用共享,全流域电站造价较概算降低14%以上。


  加强生产管理精益化。研发国内单机容量(700MW)最大的全国产水电计算机监控系统,深入推进华能睿渥“四大核心”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推动设备状态分析评价由“时间域”向“模型域”转变、由“实时数据报警”向“状态数据分析预测”转变、由“单一维度”向“关联多维度”转变,大幅提升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


  推动运行管理精益化。构建生态、智造、和谐多维立体管理体系,实现防洪、发电、生态、航运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建立“标准化、精益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大坝“四化”运行期管理机制,搭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流域大坝智能在线监控平台,丰富大坝安全分析和智能化管控手段。构建流域水库地震监测集中管控平台,形成系统化的流域地震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大幅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锚定目标持续发力 多措并举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华能澜沧江坚持服务国家大局,深入融入价值创造理念,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提升企业效益效率。


  拓宽新赛道,深度融入清洁低碳开发。践行中国华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澜沧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云南段、西藏段)开发建设。坚持“服务大局、聚焦澜湄、严控风险”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澜湄区域地理区位、通道建设、安全保障等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格局,全面提高境外投资效率和效益。


  精准定向突破,促进电价电量双提升。持续提升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化调度能力,将装机规模优势切实转化为效益优势。全力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度电价值提升,稳固该公司核心利益。充分挖掘电价增长潜力,统筹电量电价动态管理、精准施策、毫厘必争,实现量价协同效益最大化。


  强化系统管理,推动财务运行机制转变。持续推动预算管理、成本管控与项目开发建设、生产运维等全业务领域有机融合、无缝对接。打造财务共享中心,细分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维重构财务管理框架体系,构筑平台、制度、标准“三统一”集中核算模式,推动财务管理战略向价值型财务转型,从传统业务流程型向流程驱动与数据驱动并重转变。


  提质增效挖潜,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优化完善经营“1+8”专项工作方案”和提质增效“1+N”方案,狠抓降本节支持续压降经营成本,深入开展量化分析和标准化管理,加大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全面提升资产增值空间,切实将价值创造理念更好融入组织架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持续优化“一利五率”指标,推动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大力提升价值创造水平,促进该公司营业收入、EVA持续稳定增长。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