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建证美好时代”开放日活动圆满收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13





  近日,中国建筑“建证美好时代”开放日活动圆满收官,活动历时5个月的时间,在跨越亚、非、大洋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67座城市举办了85场开放日。


  本次开放日活动以“三个突出”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


  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中国建筑组建40周年,全面展示中国建筑听党召唤、为国奉献、与时代同行,在七十年薪火相传、四十载砥砺奋进中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进一步坚定改革发展主心骨、振奋干部职工精气神,为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中建力量。


  聚焦“建证美好时代”主题,海外项目及海外传播活动使用“建证幸福(Witness Happiness)”主题,统一使用中国建筑组建40周年和“建证未来”品牌形象视觉系统,凸显“中国建筑”品牌。


  打造“强国复兴有我”学习体验线路,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团员青年在系列参观学习、走访调研中,亲身体验、切实感受中国建筑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对内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团员青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对外全面展示中国建筑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显著成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民生改善的担当作为,以及坚守初心、争当一流的精神品质,充分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企业形象。


  开放日围绕年度重大宣传主题,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聚焦“绿色”“发展”“创新”“责任”“共融”五大专题,突出成就传播、文化传播、品牌传播,提升中国建筑在国内外的品牌美誉度,充分彰显中建人“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担当。


  聚焦绿色,济宁矿业高盐水处理BOT项目、宁武县汾河河道治理与湿地环境治理项目、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项目(O·PARK2)、既有建筑零能耗改造办公楼项目、眉山绿色环保示范预拌厂、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等一大批水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绿色和近零碳建筑项目,以及氢能、核能、LNG等新能源项目,展示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的新举措。


  聚焦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兰张三四线铁路、郑州中建深铁3号线、云南华丽高速、莆田市公路联十一线项目等一大批机场、铁路、高速、地铁、水利枢纽项目,展示企业基础设施业务转型升级新成就。


  聚焦创新,北京亦庄蓝领公寓、光谷科学岛、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中建大型工程结构实验室等一大批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工程,以及国家科创中心、研发中心、国际科技园、国家实验室项目,和川渝住博会、中国服贸会等国家级、国际性重要展会,展示企业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成果。


  聚焦责任,雄安新区容东安置房、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儋州体育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工程、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南京中建扬子中心、中建百花山社精品民宿项目等一大批居民安置、村貌改造、养老医疗、红色建筑保护修复、文化体育项目,展示企业践行国家战略、履行央企责任的新担当。


  聚焦共融,埃及新行政首都CBD、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以色列海法新港、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阿布扎比生物制药疫苗生产厂、阿尔及利亚保障房、新加坡阿卡夫阁景及湖景项目等一大批海外援建项目,讲述企业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幸福生活”的友谊故事。此外,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阿尔及利亚等21个国家31名外籍记者走进中建集团,通过参观“中国建造之路”展厅和中建技术中心感受中国建造的魅力。


  本次开放日活动创新传播模式,依托重大民生工程、重大活动事件、重要事件节点,采取线上开放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制作海报、30秒内的个性化短视频、轻视频进行预热,以主播串场、直播拍摄、活动快闪剪辑、主题片录制等手法,形成“活动预热+现场开放(线上直播)+媒体联动+总结回顾”的传播模式。此外,创新了活动载体,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大国顶梁柱 奋进新征程”国企开放日,以及“信·建证”融媒体书信征集、“‘建筑在说话’(Building Lives)海外重点工程回访”主题传播等中国建筑组建4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开放日的覆盖面、影响力。开放日纳入青年思政课和“建证未来”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重要内容,组织广大青年职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走进项目一线,直观感受大国建造中的中建实力和中建匠心;青年主动担任讲解员、主播,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建筑改革发展故事,讲述中建青年奋斗故事,引导广大中建青年在践行国家战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唱响“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青春强音。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