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深化产业链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27





  今年以来,酒钢集团深入落实“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要部署,深化产业链改革,围绕产业基础、发展定位及目标市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坚定不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扎实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等工作,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贯通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协同稳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


  稳链强链并重,自有资源利用率提升和战略采购兼顾。酒钢集团一方面夯实自有矿山基础,积极稳妥推动周边铁矿资源开发整合,全力破解周边难选铁矿石、尾矿资源高效利用难题,加快煤炭资源项目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建立战略联盟,推进战略采购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培育优质供应商,建立供应链电子商务,提高钢铁需求端、流通端及生产端、供应端的信息匹配度和沟通效率,提升快速响应的市场服务能力。同时,提高融入国内国际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并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建设可持续供应链,积极谋划供应链跨区域、国际化布局,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


  加强内拓外联,保障产业链稳定安全。酒钢集团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一方面积极发挥省属骨干企业产业链带动作用,为省内优质供方提供企业引入、产品试用及正常参标竞争等工作支持,全力带动上下游企业持续稳定生产运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中央在甘企业、省属大企业、省内重大项目及全省天然气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协同发展。此外,强化物流全过程保障,提升采购物流协调掌控能力,发挥厂内物流运输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装卸车能力,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探索销售物流配送新模式,通过提高销售物流客户满意度抢占市场。


  通过深化与上游原燃料等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战略高度构建安全可靠供应链,酒钢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显著提升。今年以来,酒钢集团锁定铁精矿、焦煤、焦炭、氧化铝、阳极炭块、动力煤等长协资源量2308万吨,签订了63份物资采购战略合作协议,关键物料采购计划兑现率达98%,主要产品产销率超100%,全年累计对接139个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实现供货71.99万吨……不仅如此,酒钢深化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今年借助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酒钢进口项目签约金额2.6亿美元,与来自4个国家及地区达成线下签约意向,订单内容涉及矿产资源、进口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这一系列成绩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打造可控资源占比提高、采购效益稳步提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供应链的有效成果。


  科技强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让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环节形成合力


  积极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研发与推广,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能力,是酒钢集团近年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作为甘肃省高品质碳钢、不锈钢、铝三大产业链链主企业,酒钢集团紧盯行业技术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瞄准市场需求,加快建立“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动态产品布局,同时重点梳理产业链短板和缺失环节,明确产业链重点合作企业和招商引资方向,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和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为确保产业链稳定有序运转,酒钢集团建立了“1张图谱、5张清单”的工作推进模式,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产业链主要配套企业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产业链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先进企业对标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并按照“强化组织、协同发力”的原则,由酒钢集团产业分管领导担任产业链链主首席代表,产业公司一把手担任链主代表,链主代表牵头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推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其中,酒钢集团联合兰石集团共同研发的N08810高温耐蚀合金钢板顺利下线。产品各项质量参数优异,产品组织和性能满足光伏多晶硅领域核心设备制造需求,一举打通新能源“卡脖子”核心材料全流程产业链,实现了酒钢在镍基高温合金领域零的突破。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酒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

    酒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

    从1958年祁连戈壁一声开工的号角,开启了酒钢豪情耕耘的漫漫征程至今,酒钢已逐步实现了从传统钢铁企业向一业到多元、国内到国际、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跨越,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碳钢、不锈钢和电解铝生产加工基地,为甘肃经济...
    2021-07-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