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渤海湾畔,冬季寒风凛冽。海油工程安装分公司码头上,重装作业中心作业一队副队长张来峰正在进行打桩锤的维护保养工作,为下一个项目施工做好准备。过去十年间,一锤又一锤,一日复一日,不善言谈的深海“筑基人”在海底打下一根根“定海神针”。
想要平台在海中“站住脚”,需要将上百米长的钢桩钉入海底作为“地基”。打桩锤就是海底打“地基”的关键设备。随着导管架平台向着大型化和深水化“进化”,张来峰和队员们也在不断挑战作业深度的极限。深水打桩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何保障锤头密封性?如何防止管线缠绕?如何保证液压系统动力充足?此外,深海海底复杂的地质环境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深海海底,相距仅10米的两根钢桩之间,地质情况就可能截然不同,地质过软或过硬,都会对打桩设备产生巨大损伤。”为了在深水的复杂环境中灵活驾驭“定海神针”,张来峰和团队成员苦心研究,检查并更换了各类密封件,通过水下机器人观测管线弯曲度,为液压动力站增加单独成套的辅助系统……针对棘手的海底地质问题,他们引入“打桩动态监测系统”,提升地质检测精度,逐步把坎坷走成了通途。“这些年,我们的作业水深从30米突破到了300米。”他骄傲地说。
打桩作业的时间窗口十分紧张,为了及时解决打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4小时连轴转,对于张来峰这样的“筑基人”是常有的事。他口中的调平器,是用来检验钢桩水平度的设备。当时,调平器周边液压管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部分管线已经产生裂缝,海水与管线内的液压油混在一起。他们必须整体更换管线及液压油,赶在所有钢桩打入海底前,完成调平器的修复工作。海上维修资源受限,情急之下,张来峰就地取材,自制各类工具与备件。为找到调平器最合适的平衡点,他和队员们不眠不休,反复试验。
就在调平器修复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打桩现场又传来消息:打桩锤的输油管线被洋流冲入导管架中,发生断裂。张来峰结束了抢修任务,又奔赴打桩现场……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已经是第四天的清晨。多年来,张来峰转战于各个施工现场,参与安装导管架近百座,打过的锤击数超过百万。
一年平均出海时间近200天。以海为家是“筑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论炎炎酷暑还是寒风刺骨,我们的打桩工作风雨无阻。”张来峰说。进入冬季,在辽东湾的施工现场,张来峰和队员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打桩作业。厚厚的棉工服很快被刺骨的寒风吹透,但他们的作业速度并未因此减缓一星半点儿。
打桩的间隙,张来峰会回到生活区稍作休整。他说:“听着连续的锤击声,就睡得很踏实。”要是中间打到一半,锤击声音突然停了,张来峰就会像听到闹钟一样,不自觉地醒来——锤击声的突然停止,往往代表着有问题发生。
“要是没有这锤击声,我真是睡不好觉。”张来峰笑着说。张来峰和团队成员不断探索,以大海中的奋战身影,铸就能源报国的“定海神针”。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