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洁:做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驱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03





  数据显示,从2015到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增长超10倍,市场规模也稳居全球第一,并以每年22%的增长速度,成就了全球独有的巨大市场规模。而在这样的机器人市场,有一个传奇性的名字--黄慧洁。作为一位获奖无数的智能化机械工程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绝缘系统专家,她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凭借在行业做出的突出成绩,获得2020年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助力行业标准完善


  黄慧洁在工作中发现,虽然中国机器人的市场很大,但跟国际上一些机器人公司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成熟度以及产品的可靠性等方面,所以制定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那段时间,黄慧洁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机器人智能化、可靠性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制定工作中。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数据分析,她带领团队制定了中国第一份机器人可靠性国家标准《机器人可靠性第1部分:通用导则》及多份行业标准。


  这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创举,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回想那一时间,她和自己带领的团队不断研究机器人的可靠性提升技术和方法,帮助相关企业产品的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2年2个月提升到5年7个月。而5年时间,足可以让机器人产业产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做为衡量电子电器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指标,MTBF的提升让企业追上并超越国际先进技术成为了可能,更大幅度提升了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让企业不仅在测试环境中要求更为严格,还通过科学化模块结构设计,实现了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对于机器人行业而言,制定严格完善的行业标准,无疑将助力产业实现更加迅猛高效的发展,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更包括民用机器人。2022年10月20日,由黄慧洁参与起草的T/CEEIA558-2021《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测试与评定》,成为“2022年电器工业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至今,黄慧洁已经累计服务了国内市场超过300多家企业,平均每年服务超过60家的机器人企业,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并不多见。而深耕行业的黄慧洁,也因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中国政府部门和机器人行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于2020年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助推应用市场升级


  正是因为黄慧洁参与起草的T/CEEIA558-2021《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测试与评定》,让整个产业就增添了更多活力。


  另黄慧洁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宝钢集团的项目。众所周知,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把材料全部融化成温度高达1000多度的铁水后,再将铁水注入车辆拉载的罐中,而这其中也往往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接到这个项目后,黄慧洁带着团队无数次模拟相关场景,终于利用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解决了难题,这是机器人应用带来的直接实惠。


  随着相关案例的不断增长,中国机器人市场也逐渐拥有了更多可靠性保障。数据显示,相关市场从原来14%的增长率达到如今年平均增长率22%,市场规模也达到了17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可以说,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


  2021年1月,黄慧洁联合行业内专家学者,在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大会上,发起了“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评价与水平提升”的倡议活动。此后不久,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发布了《服务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黄慧洁代表团队在大会上选取了建筑施工、物流配送、餐饮配送、医疗康复、医疗检测、环境提升、楼宇递送等七大服务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发布。


  2022年,黄慧洁所在的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联合国内7家单位发布了机器人智能等级评定标准,依据机器人智能程度分为5级,包含机器人综合智能等级、机器人要素智能等级。这一标准的出炉,让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发展逐步细化。除了汽车、3C电子两大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外,化工、石油等传统应用市场也进入机器人时代。


  发力可靠性研究


  踏入机器人行业以来,黄慧洁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产业可靠性研究上面。经过几年行业研究的积累,黄慧洁编写的《中国机器人可靠性水平信息报告》出炉。2022年10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期举行,这份报告的发布,在引发国际市场的关注同时,更对世界机器人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慧洁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绝缘材料和系统专家。她曾专程去美国拜访绝缘系统的领先者ELTEK绝缘系统评定实验室,并于回国后率先制定并完善了中国第一份变压器绝缘系统热评定标准《干式变压器绝缘系统-热评定试验规程-第1部分:600V以上绕组》,并据此获得了上海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奖。


  黄慧洁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阶梯上。


  对此,黄慧洁表示,中国机器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可靠性为主。“尽管国内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朗,但还需要进一步在更高精度、更强灵敏性的应用方面加强研发,同时在装配、研磨、铆接等复杂精密场景加快普及应用。”黄慧洁表示,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民用机器人,使用门槛越高,其安全高效、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需求就越明显。而自己的使命,就是把智能机械工程专家的能量发挥到最大,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可能。(胡若)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