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已经连续20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这位“在制造业奋斗了40年的老兵”,今年就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再次建言。
在李东生看来,中国企业谋划发展,须将视野扩至全球,尤其要认清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中国经济突破成长天花板的重要手段,而逆全球化潮流造成的产业链区域化和短链化,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最大风险。
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
李东生表示,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要求。
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万亿元,总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凸显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与韧性。同时,中国制造业也面临“前后夹击”“创新围剿”的困境,产业链攀升面临挑战,企业出海面临阻碍。
“要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一不可。”李东生强调。为此,他在建议中提到四点:第一,提升关键环节的本土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本土化率。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吸引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鼓励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出海,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第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第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要更加积极有为
“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必须在全球市场消化,全球化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李东生告诉记者。
这并非李东生第一次在两会期间就“全球化”发声。去年他曾表示,中国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需要“走出去”,将竞争力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今年,李东生呼吁:“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业要更加积极有为。”
李东生注意到,近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他表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于全球化战略,李东生一直非常坚定和明确,就是要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他很早察觉到,通过产品贸易出口推进国际化受限越来越多。TCL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有三点应对经验:一是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二是扎根当地,提升本地化经营水平。三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李东生并不认同产业的全球化会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这一观点。从TCL的实践来看,蛋糕做大反而会带动核心器件、材料、设备的出口。2021年,TCL海外营收194亿美元,增长了70%。“我们在海外制造的电视机等家电,很多核心材料是从国内采购的,而海外业务的扩大也能拉动国内出口。”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