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记柬埔寨爱国华人曹云德勋爵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2-27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已亥猪年的大年初四,整个一下午和上半夜,我除了喝茶抽烟,脑袋里边装满了我徒弟志刚转来的央视专题片《光阴的故事——中柬情谊:高棉传媒集团》,这其中的主人翁就是我的老朋友曹云德先生。
 

  凭我对他的了解,此片只摘取了他在中柬两国文化交流中微不足道的一朵小花,其实这位中柬文化桥梁与纽带的友谊使者多年以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与非凡成就,国人真的知之甚少。他从不愿谈论自己,更不愿意别人帮他炒作。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比“道德”更伟大的意念,那个意念便是“净心”,即驱除自身的利益贪恋和杂念。他是希望用一颗纯净的心,过滤掉凡尘中太多的杂乱和累赘。他常说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我们的生命需要信仰的支撑。
 

  当下的人们,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掩饰了内心的空虚和孤寂。也许是残酷的现实给我们的心灵注射了一支麻醉剂,使我们变得很少思考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信仰”这个话题可大可小,它可以关乎天命,也可以只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个原则,一个梦想。但它终究是安放在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东西,一个抽象而又很难具象的东西。

  


 

  我曾多次想提笔记之,都被他善意的拒绝。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未想过得到什么回报。既然央媒首先揭开了披在他身上的神秘面纱,吾辈当赶紧跟着也说道说道自己所知的一些杂事。许多事在吾辈看来,是自己一辈子努力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和高度,而他做了就是做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何能从中受益。在他身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太多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认为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曹云德先生并非出身大富大贵的名门望族,更非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如果我没有记错:一九六一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那是共和国大饥荒后的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子,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区共和乡一个叫渔米沟的穷乡村的曹家,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当瘦得风都能吹倒的父亲听到屋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只能长叹一声,呆呆地举目遥望着远天飘过的一朵白云。说实话他真的不知道这是一朵曹家先祖不知道积了多少德,才盼来的一朵祥云。当时他最担心的是怎样养活这又多出来的一张要吃饭的嘴。云德的母亲也是刚刚从严重的大饥饿阴影中走出,她沒有任何选择,只能带着伤感与无奈、眼含热泪把这个若小的生命接到人间。
 

  谁也没有想到,苦难的童年却为他的生命增加了厚重的底色。云德先生至今都深深地感恩让他来到这个世上的父母,感恩贫困的乡村和热情的乡亲,穷苦的家庭和温馨的家人,构成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文环境。它们常常在他心底、在梦境中不断深情地呼唤着:“儿子,不能忘记生你养你的脚下这方土地!”这是父老乡亲的呼唤,家人亲戚的呼唤,家乡山水的呼唤。他始终明白,在这些呼唤的背影后面是悬着一颗担忧的心,怕他成了大业而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你的一切都是土地的馈赠。”
 

  直到今天,他都会尽量忙中偷闲回故乡看看。灵魂往往追求高尚的自我实现,肉体通常承载初级的本能欲望。在灵与肉的搏斗中,高尚战胜低级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的过程。当苦难把他逼进生活最低层的人生夹缝中时,随着命运的安排他学会了在悟与不悟之间选择,而不是被选择。靠智慧,静着心,看清自己躲藏的角落,不怕琐碎,有条不紊整理一片片生活中的残叶,一寸寸编织自己事业的锦绣前程!这个过程是变化无常的,沉沦永恒,唯有一步步留下自己坚定的脚印,方可获得成功。
 

  在这条道上行走各色人等千奇百怪,什么人没有?追求浮华,只会让心灵浮躁。唯有回归平常,方能从从容容听到脚下年轮旋转的声响。当他从人生的夹缝中走出来,他突然觉得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去寻找自己灵魂上的栖居地,而且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它也许并非是你自己的故乡、家园,而它却是你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栖居地。远方总有风景,世间总有希望,只要自己不轻易放弃,不被窘境所羁绊,人生总是有希望的。最终他走出了贫困艰难的绝境,迈向未来。他出彩了!成功了!
 

  在如今柬埔寨商业帝国的圈子里,他不仅仅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商界领袖、高棉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而且是柬埔寨王国政府的高参和做出杰出贡献的勋爵,被西哈莫尼国王和洪森总理寄予了无限的厚望。特别是在柬中文化交流、践行、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传播和跟进上,他旗下的高棉传媒集团的所有窗口和平台一直是东盟国家关注的焦点,其中的新媒体更是活跃。
 

  记得前年秋天,他为了在柬埔寨尽早推出《谈治国理政》柬文版,亲自飞到北京和中国外文出版社落实出版计划,使这部著作成为在东盟国家和地区最早和大众见面的时代精典。他旗下的《高棉日报》和《高棉经济》杂志被柬埔寨参议院列为“指定参考读物”,而且每期都被国会和总理府收藏。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经验,他的高棉日报等媒体平台与中国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说实话,因为我知道他的故事太多,真要写了又不知道从哪里落笔?故整个下午我只能一个人在自己的庭院中散步,苦苦思索着他的人生片段。昨夜的一场春雪,把美丽的姑苏古城装点得让人感动,我家庭院里腊梅快谢了,白梅、红梅、春兰、迎春花又开了,这真是个值得出好文章的时刻,再过会儿就是迎接财神到来的大年初五。
 

  在这个吉祥的祝福招财时刻,我写下这个题目,感觉心中一亮,丢下笔准备到院子里抽支烟,顺便再充实一下自己的思维。可一出大门就感觉寒冷扑面而来,院子里虽然没有起风,但灰暗的苍天又开始落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从茫茫苍穹中无声的飘摇而来。不疾亦不徐,冰冷的晶体,漂亮的晶体,纯洁的晶体,一枚枚,像是有生命般的精灵,从广袤的的夜空成群结队而来。
 

  屋顶白了,树木花草白了,庭院的地面更白了,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纯纯的颜色。雪花飘落簌簌的声音,衬托着这个空间的一片安静。我烟抽了一半,清楚地听到院外有枯树枝被雪压断了的咔嚓声,要是在白天,这种细微声几乎是不会让人察觉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庭院里的松、竹又都被压弯了腰,天地间除了寒冷你找不出别的感觉。既然还是在春节祥和的氛围里,我想还是从本文的主题展开,效果可能不会太差吧!
 

  爱出,一个“出”字,就是要懂得付出;福往,一个“往”字,就是要学会给予。付出,是这个世界和谐的韵脚;给予是这个世界美丽的底色。诚然,人生固然应“志当存高远”,如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时时处处善积“小善”,亦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爱国、爱民抱负,铸就辉煌人生,这当是最好的选择。馨香终会归来报答馨香,有了这和谐的韵脚,爱返,只能是爱出的必然结果;芬芳终究归来感恩芬芳,有了这些美丽的底色,福来,只会是福往的最终归宿。人生在世如果能给国家和人民做出一番大事业、立一番大功德,或操戈披甲激战沙场,或文韬武略济世经邦,轰轰烈烈、可歌可泣,当然令人敬仰和羡慕。然而对吾等大多数身居平凡岗位的平头百姓来说,大功德、大事业往往是一世无缘、可望不可及的。但作为平常人,我认为还是应当从一点一滴的“善积”做起。
 

  云德先生的人生之路告诉我一个道理,“爱出者,才能爱返;福往者,方能福来。”绝大多数时候,你所付出的爱不一定能马上报答你,那是命运有意让时间来检验你的心灵,最终让你无意间得到惊喜。更多的时候,福会变换另外一种方式突然降临,让你感受它的博大与丰盈。记得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豁达、开阔的心胸使每一个人最终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热忱、爱心和美丽,没有半点虚伪和欺诈,时时处处抑恶扬善,脚踏实地、平淡做人,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厌其“繁”;对同事满腔热忱、乐善好施、不求报答;对祖国尽忠尽爱尽德、一片赤诚,这是怎样的辉煌、壮丽的人生?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要从她所属的那个优秀民族的感情中获得养料,它是自身伟大的继承者。一个民族应该有辉煌的记忆,它可以照亮和升华现实生活。但是,对民族的品质影响更大的还是她经受过的痛苦和灾难。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多难兴邦”的道理是相通的。
 

  我从和云德先生的多次畅聊和沟通中,常常谈起柬埔寨苦难的历史与吴哥文明的启示。高棉民族虽然饱经战乱病疫的无情吞噬,但是“佛的微笑”在热带丛林里永恒的存在着,每一处佛教遗址虽均湮没在一片片废墟中,但每一处的破败均深藏着鲜活的记忆和无尽的倾诉,既有王城当年的辉煌与灿烂、更多的是建筑美学呈现出来的视觉震撼。
 

  云德先生还有一个美好心愿,在他的有生之年里,一定要尽自已最大的力量,哪怕全球招聘也要组织一批真正能够读懂和研究透柬埔寨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完成一部完整的柬埔寨历史文化丛书。每次谈到这些,我都能深深体会到云德先生心灵深处对柬埔寨王国和民族那份沉甸甸的大爱,此情感是何等的真挚厚重。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当他勇敢地站在信念的瀑布前观看历史的飞流直下,还能平心静气地阐释文化理想,并且看着它从天堂跌入人间的凄美碰撞,其实这其中众多回首远去的历史,和那一段段如梦岁月的旅程,早就被流逝的岁月无情地刻录下来了。久远的悲壮与辉煌是这个不屈民族永世不可或缺的根基和生存的希望所在。
 

  说穿了,过年就是过文化。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现在一些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用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祖国确实强大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在物质潮流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这个民族,如何坚守心灵高地?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深思了!文化品质就是国家的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的发展。为什么说“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绝对不是哪一个执政党非得强制你去执行的事,这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考题。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接通中华文脉,凝聚历史精华,是最深厚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底蕴。
 

  当今世界,中国成了引人瞩目的国家。中国自身也日益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搞明白了这一切,就会深刻地体会到,曹云德先生为什么会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独家首发《谈治国理政》(柬文版)一书。他是想借此机会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带到柬埔寨的高层和人民,共享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厚大礼。
 

  聊天时云德先生曾告诉我,我们这代人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中国人民在这里创造着自己又一个崭新的历史。正是这个崭新的历史,改变着世界的秩序。作为一个当代华人,出生在这么一个有故事的时代,我们必须参与进来,必须把众多成功的经验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传播开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个人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传承,都会成为历史的一个截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藏着一颗童心,而且这份童心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显得强烈。生命本来应该是单纯的,为什么会变得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混为一谈了。当然,生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所需的物质是有限的,因而容易满足。大自然既然把你产生了,就已经给了你能够生存的物质环境,你要生存下来并不难。超出自然需要的物质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看到别人有了自己也想要,没有就好像低人一等,这就是社会竞争造成的。其实,物欲带来的快乐比生命本身的快乐浅和窄,比精神的快乐低。生命本身的快乐是生命根底的快乐,又是自然广阔天地里的快乐,既深刻又宽广。可是,物欲不但把生命的单纯状态破坏了,而且遮蔽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快乐。
 

  收笔推窗已是雪停天亮,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脑子里还是想着文章中所谈的那点儿杂事。但纵有铁骨钢筋也难敌流水年华,大半夜的笔耕不免困意顿起,赶紧拾掇文稿䃼觉消乏。小文如有遗误万请海谅!
 

  (作者/丹青 己亥年正月初五大清早於姑苏春华苑书乐斋 )

       转自:中宏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