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与武汉一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5





  倘若要定格夏末初秋的武汉,不必专程去江滩看浩荡的江水,也不必立于大桥之上感受穿堂之风。真正的时节更迭,往往藏匿于城市肌理的细微处——只需拐进某个被时光轻轻遗忘的老社区,便能察觉,时间的流速在这里悄然变得不同。

  那一隅,或许就在山海关路一棵梧桐树的影子里。

  武汉的夏,总是来得霸道而炽烈,如同一场不肯退场的盛大戏剧。而秋,却像个矜持的访客,步履轻缓、欲言又止。虽已过处暑,午后的日头仍带着盛夏的余威,将柏油路面晒得发烫,空气中浮动着摇曳如波纹的热浪。然而,只要你愿意踱入巷弄,寻到那棵粗壮挺拔的梧桐,便能在它铺开的一地斑驳之中,找到秋天最早的信使。

  树影婆娑,光斑如金屑般在摇扇老人的后背上跳跃。他倚在竹床边,小桌上摆着半碗没来得及吃完、已渐融成浅绿的绿豆冰沙。蝉声仍缀在枝头,却已褪去盛夏时那种撕心裂肺的锐气,只余一段倦怠的、节奏分明的余音,像被太阳晒软了的旧磁带,咿呀地重复着夏天最后的歌词。

  若一定要将武汉的夏日比作什么,荷花或许最为相宜——它生于灼灼烈日下的泥淖,却捧出清丽绝尘的花。正如武汉人,于燥热喧嚣中活得从容不迫,在高温炙烤中修得一身清凉诗意。东湖接天的莲叶、沙湖摇曳的荷盏,共同勾勒出一幅“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江城长夏图卷。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8-28/ajaxwmyPeZbWnkBa.png

(图为武汉夏日荷景)

  忽然,一阵风毫无来由地穿过巷口。

  它不再像夏日那样裹着沉甸甸的热气,而是携着一丝极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轻轻掠过炒花饭升腾的锅气,拂过晾在阳台上的衣衫裙摆,最后,温柔地摇动了梧桐最高处的几片叶子——其中一片,叶缘已悄悄镀上一抹极淡的焦黄。

  它静静立于依然浓绿的树冠顶端,像别在岁月衣襟上的一枚胸针,安静而笃定地宣告:夏的剧情仍在高潮,秋的序章,却已无声落笔。

  武汉的秋,其实比夏日更耐咀嚼,更富层次。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里,樱顶含翠,桂园藏幽,每一处皆自成画卷。梧桐大道上落叶铺金,银杏簌簌如蝶;阳光穿过树叶与轻霾的间隙,斑驳地洒在老图书馆的红墙之上。秋风过处,是一种漫着书卷气息的沧桑浪漫。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8-28/ajaxBJhJvfugOxCQ.png

(图为武汉百年古银杏)

  而华中农业大学则是另一番秋意景象。仲秋的狮山层林尽染,枫红菊黄,梧桐与银杏交错出斑斓的色谱。漫步校园,一步一景,转角遇秋,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仿佛大自然正在耳边轻轻诵读一首关于时间与变化的诗。东湖则是武汉秋天最绚烂的汇聚。泛舟湖上,可见远山渐次染红,近水波澜不惊,一路一桥、一亭一阁,皆倒映成双。若是黄昏时分,斜阳将湖面铺成金红色,几片枫叶飘落水中,漾起细微的涟漪,正如“一段秋云薄似纱,一阵秋雨凉些”那般意境深长。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8-28/ajaxsbBkUAUDsNVp.png

(图为武汉红枫)

  但武汉的秋,不只属于风景,更属于街巷与人群。清晨的户部巷热干面香气四溢,傍晚的吉庆街灯火初明,卖莲藕汤的摊主推着小车缓缓走过,刚出锅的面窝金黄酥脆。秋意也藏在汉口老租界的石库门廊下,藏在武昌旧城区的砖墙缝隙中,藏在汉阳树一年一度悄然转黄的叶梢——它从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更替,而是一次细腻无声的渗透。

  这一刻,在某条不知名的老街一隅,夏天正悄然转身,秋天正静静靠岸。所有的热烈与喧嚣,被时光揉碎、沉淀,化作树荫下的一寸微凉、一声将息的蝉鸣,和一叶知秋的预兆。

  武汉的夏秋之交,从来不是一刀两断的决绝,而是一场沉默的交接与融合。它藏在某扇你偶然经过的旧窗前,藏在老人摇扇间隙微微停顿的指节,藏在傍晚时分突然明亮起来的月光中。

  它不需要宏大叙事,只需你慢下脚步,俯身拾起一片刚刚落下的梧桐叶,便能读懂这座城市——如何在炽热中沉淀诗意,在更迭中保持从容。(洪山烟草 程昌琪)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