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梅县的青山绿水间,一抹抹“知音红”正以行动诠释着“温暖你我”的誓言。今年以来,黄梅县烟草专卖局以“知音芬芳 温暖你我”为核心理念,组建“知音”志愿服务队,通过“助农增收”“环境美化”“法治护航”三大行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云端助农,让乡土特产“飞”出大山
“家人们看这盆月季,花瓣层层叠叠像芭蕾舞裙……”在梅城花卉园区的助农直播间里,“知音”主播小刘手持自拍杆,用生动的语言将花卉特点娓娓道来。屏幕另一端,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短短一小时,100余盆时令花卉被抢购一空,花农老张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愁销路,现在愁不够卖!”
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黄梅烟草依托“知音”直播间搭建“云上集市”,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模式,帮助刘佐花生、下新玉面等20余种农产品走出深山。志愿者们还化身“数字农夫”,为农户培训短视频剪辑、店铺运营技能,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截至目前,已开展助农直播3场,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万元。
在结对帮扶的驻点村,“知音”志愿者们则用“脚底板”丈量责任。每天傍晚,他们准时出现在养鸡户家中,收鸡蛋、清理鸡舍、记录温湿度,用细致入微的守护助力老人增收。“这些年轻人比亲孙女还贴心!”72岁的养鸡户王奶奶摸着新换的鸡舍纱窗感动地说。
环境焕新,让乡村颜值“亮”起来
“以前扔垃圾得眯着眼找桶,现在标识清晰又醒目!”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垃圾桶,社区居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针对《湖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发现的“标识褪色”“桶盖破损”等问题,“知音”志愿者们发起“垃圾桶美容行动”,为全县16个乡镇的数百个垃圾桶更换分类标识,并绘制趣味宣传画,让垃圾分类成为街头风景。
盛夏午后,当环卫工人张师傅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冰镇酸梅汤时,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这杯冷饮,甜到心坎里!”除了环境整治,志愿者们还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在户外工作者驿站放置防暑物资,用点滴关怀传递城市温度。
法治护航,让法治阳光“照”进心田
“土地流转合同要注意哪些条款?”“农民工讨薪有哪些法律途径?”在结对村的普法课堂上,“知音”志愿者化身“法律翻译官”,用方言解读民法典中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条款。现场设置的“法律问诊台”前,村民们拿着合同、借条踊跃咨询,志愿者们逐一解答,并留下“法律服务连心卡”。
为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志愿者们进社区开设“法治夜校”,进零售终端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截至目前,已发放宣传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让民法典从“纸面法”变为“生活法”。
“知音”永续,温暖服务的时代答卷
从直播间里的吆喝声到田间地头的欢笑声,从垃圾桶旁的忙碌身影到普法课堂上的专注眼神,黄梅烟草“知音”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久久为功的坚守。
“下一步,我们将推出‘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模式,让帮扶更精准、更贴心。”志愿服务队队长表示。如今,“知音”已成为黄梅大地上的温暖符号,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乡村振兴的沃土,也激荡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澎湃动能。(胡珀)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