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企协同 产研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朋医疗共启脑机接口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8-25





2025年8月21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朋医疗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脑机接口技术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院长助理、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茜,院办主任、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张赟健,神经科副主任郁莉斐,康复科主任周洁,心理科主任孙锦华,儿保科主任徐秀等领导和专家;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爱朋医疗董事长王凝宇、执行总经理应海锋,朋睿脑科学总经理贺超等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并见证了签约、揭牌仪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朋医疗双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教授发表致辞,她提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聚集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康复、儿保、重症、新生儿等多学科力量,承载着大量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儿童脑健康领域的疑难病例,亟需前沿技术赋能。此次与爱朋医疗共建“脑机接口技术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将科研创新与临床场景紧密结合,通过融合医院在临床诊疗、神经发育机制研究及多学科协作方面的深厚积累,与企业在脑电信号解码、脑电数据大模型、认知行为干预、AI智能分析算法、神经调控算法、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研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切实破解ADHD等儿童脑疾病早期预测与干预难题,让这项合作真正出成果、见实效,赋能国内外儿童脑健康健康中心建设事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教授

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教授对实验室的成立表达祝贺。她表示,非常荣幸见证爱朋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建脑机接口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儿童脑健康是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基石,自中国脑健康行动启动以来,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构建起覆盖指南制定、专科试点、基层培训与科普教育的全面体系。此次顶尖临床机构与前沿产业力量深度融合,将大力推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诊疗等技术从理论创新走向临床规模化应用,为实现儿童脑疾病早期干预提供全新路径,真正惠及广大患儿与家庭。

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教授

爱朋医疗董事长王凝宇先生在公司介绍中强调,作为一家深耕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爱朋始终坚持围绕临床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基于急慢性疼痛管理、鼻腔上气道轻诊疗的双轨并行的扎实基础上,重点介入脑机接口赛道,布局脑机接口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尤其聚焦精准麻醉与测痛止痛、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顽固性失眠等方向。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脑机工程研究院”,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发了脑机接口与AI结合的多模态行为干预系统,助力医生实现更精准的ADHD诊断与治疗。

爱朋医疗董事长王凝宇先生

爱朋医疗旗下子公司朋睿脑科学总经理贺超博士对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他阐述,联合实验室将聚焦于儿童脑健康,开发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模态行为干预系统在ADHD诊疗领域产品、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癫痫领域等儿童脑功能疾病诊疗中的创新应用,涵盖实景化脑控无人机行为训练课程体系、医院-家庭协同管理的SaaS平台系统搭建及多模态大数据平台建设,并逐步推动相关临床落地和标准制定。下一步,实验室将围绕ADHD临床分型识别、干预疗效比较、非结构化与结构化数据转化的AI智能分析、药物-行为联合治疗机制等课题开展多中心研究,致力于实现技术落地与产业转化,为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在儿科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新范式。

朋睿脑科学总经理贺超博士

随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方代表郑重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正式启航。紧接着,双方领导共同为实验室揭牌,现场掌声热烈。这一仪式不仅标志着合作的正式落地,更预示着双方将在脑机接口与行为治疗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朋医疗双方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朋医疗的联合探索,正是响应国家对儿童心理健康高度重视的实践举措。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致力于研发非药物、非侵入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治疗康复体系,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

未来,通过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双向驱动,脑机接口技术行为治疗联合实验室力求构建可验证、可推广、可应用的儿童脑健康服务模式,为ADHD等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发展。


  转自:中国财富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