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第一阵地” 以设备升级重构烟叶研究新范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8-1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宣威复烤厂(以下简称宣威厂)的现代化质检室里,两台新设备正悄然推动着原料研究从表层走向深层。2024烤季,该厂引进的质构仪与烟叶综合测试台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烟叶研究从传统的物理化学分析向多维度力学特性与数字化颜色检测的跨越式升级。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复烤企业承接工业企业原料研究“第一阵地”的定位提供了硬核支撑,更以科技力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力学与光学双轮驱动:从“经验判断”到“精准画像”

  传统烟叶研究长期围绕化学成分分析与物理结构检测展开,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品质评价体系。在化学分析层面,核心指标聚焦于还原糖、总糖、总氮等数值的精准测定,这些指标与烟气浓度、燃烧性、焦油生成以及感官舒适度高度相关。通过实验室近红外、连续流动分析仪等专业设备实现量化,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品质预测模型。物理检测则侧重叶片形态与加工适配性,其中,片型结构检测通过传统叶片结构检测仪检测,含水率及叶含梗率均采用传统破坏性检测。上述传统方法虽建立了标准化检测流程,但缺少对影响烟叶加工品质的力学及光学指标的检测,进而影响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全面认知。而宣威厂此次引入的质构仪与烟叶综合测试台,首次将研究触角延伸至力学特性与光学特征领域,有利于全面解析烟叶在加工过程中的抗拉性能、抗剪切性能等,以及叶片色泽均匀性与深浅度的数字化表征,这不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烟叶在打叶复烤中的耐加工能力,还能有效指导原料分级和配方设计,提升成品烟叶的均质化水平。

  “以往,我们只能通过人工经验拉扯辨识烟叶柔软程度,这种评定方法存在可移植性差、误差大等不足。”宣威复烤厂质检员夏春艳介绍道。“如今,我们引入的质构仪,能够通过模拟人类撕裂、穿刺等动作,可精准测量烟叶的抗张强度、粘附力、穿透强度、剪切强度及叶梗结合力五大核心指标。”

  烟叶综合测试台则搭载高精度色差仪,采用国际通用的CIELAB颜色空间,可在数秒内完成烟叶叶尖、叶中、叶基三点的色度值采集。通过与烟叶数据库比对,系统可自动生成颜色色相、颜色、均匀性等多项指标报告。这一技术的更新,突破了传统目视评定的主观性难题。

  工商协同:从“合作共赢”到“价值共生”

  作为宣威复烤厂的核心客户,浙江中烟深度参与新型仪器的应用——双方联合建立的“烟叶原料质量特征数据库”。在质构仪投入使用后,该数据库得到充实,仅2024烤季已收录力学特性数据2000余组、烟叶综合测试数据6000余组。

  “从数据积累到价值挖掘,浙江中烟与宣威复烤厂的系列联动,为‘利群’原料的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有效提高了配方的组织效率。”在“利群”品牌区域加工中心打叶复烤经验交流现场会中,浙江中烟物资供应部驻厂加工经理表示。

  从原料特性出发,指导精准加工,已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方向。通过质构仪测得的力学数据,可为打叶复烤工艺提供针对性参数调整依据,使烟叶在加工中更好地保持结构完整性,减少破碎率,提升成品率。同时,烟叶综合测试台的光学数据也帮助实现色泽稳定性控制,进一步保障成品烟叶外观质量一致性。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加工精细化水平,也为品牌原料使用效率与质量稳定性提供了双重保障。在现阶段研究基础上,宣威厂与浙江中烟以“利群”品牌区域加工中心建设为抓手,建强用好工商联合研究室,推动创新平台效能升级,建立价值共生联合实验室。

  宣威复烤厂的实践,为原料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从力学特性到光学特征的多维度检测,本质上是对烟叶“使用价值”的深度挖掘。宣威厂通过仪器创新,将原料研究从“评价工具”升级为“价值创造引擎”。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起点上,宣威厂生产技术室负责人邓立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工业企业的协同创新,计划2025年建成覆盖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维度智能检测平台,真正让每一片烟叶都承载科技的温度。”从烟田到车间,再到市场,这场由仪器创新引发的原料研究革命,正为中国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注脚。(李正莹)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