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025年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北京站预赛在清华科技园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共南宁市委员会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专项小组主办,中共南宁市委员会组织部、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宁市外事办公室、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图为北京站预赛现场
以赛为媒京邕协同,诚邀人才到邕创新创业
南宁海创大赛以大赛方式公开遴选海(境)外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到南宁创新创业,是南宁市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并纳入了广西“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系列赛事之一。
此次在京举办大赛,旨在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通过以赛汇智、以赛引才、以赛育产,深化南宁与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当前南宁正全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紧抓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平陆运河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诚挚欢迎海境外人才到南宁创新创业、共谋发展。
图为大赛合影
优质项目同台竞技,上演科技前沿精彩对决
本届预赛采取“8分钟陈述+7分钟问答”的形式评审,现场路演与远程视频路演相结合方式,共有35个优质项目同台竞技,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前沿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赛道的“AI算法模型农业种植领域平台”项目构建了覆盖农业生产、金融、保险的全链条AI赋能体系,成为现场唯一聚焦农业垂直领域的AI项目。高端装备与低空经济赛道的“高端特种功率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团队由四位清华大学电子系同班同学组成,其自主研发耐温230℃的碳化硅芯片及系统,解决了传统芯片在极端环境温漂等难题,已实现石油勘探用高温功率系统国产替代,并批量供货国内大型能源企业、航天院所。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的“超高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红香稻谱系的创新培育和医药应用”项目依据耐盐碱关键基因差异,杂交筛选培育出耐盐浓度高、亩产超500kg的“海红香稻”谱系,并计划在广西建设研究中心。路演环节中,各参赛团队围绕技术核心攻关、商业化落地模式、市场拓展前景等关键维度进行路演,上演一场聚焦科技前沿的精彩对决。
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组项目路演
图为高端装备与低空经济组项目路演
图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组项目路演
权威评审多维考评,11个项目成功晋级决赛
本届预赛特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科院、道远资本、星瀚资本等知名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的15位专家组成评审团,经过严格评审,最终“AI算法模型农业种植领域平台”“高端特种功率系统研发与产业化”“超高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红香稻谱系的创新培育和医药应用”等11个项目凭借突出表现成功晋级决赛。来自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评委余芳文指出:“本届大赛评审主要聚焦项目技术创新性、规模化潜力以及落地可行性,参赛项目整体技术含量高。”他强调,海创大赛紧扣新一代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前沿,既为南宁布局新质生产力注入关键技术力量,也有效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团队,对推动南宁本地产业升级与创新生态构建具有显著价值。
本届大赛路演项目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突破性,更与南宁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展现出强劲的落地转化潜力。参赛项目“大国重器-船体检测机器人领军者”在赛后采访中表示,计划借南宁海创大赛为契机寻求政策、资金及场地支持,并强调南宁作为面向东盟的贸易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是理想的产业落地点。若项目成功落地,企业将把完整生产线布局南宁,在扩大自身产能的同时,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并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企业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图为评委点评
据悉,本届大赛总决赛将于9月在南宁举行,届时将汇聚来自全球各大赛区的优秀项目开展激烈角逐。成功获奖项目将获得南宁市在政策扶持、融资对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助力项目成果在邕转化落地、发展壮大。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