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宝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达10.6亿新元,同比增长5%(不计岸外与海事业务遗留资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2-25





  · 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与运营商实现强劲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基金管理规模(FUM)[1]同比增长60%,达到880亿新元。

  · 资产管理费[2]同比增长54%,达到4.36亿新元。

  · 2024财年所有横向业务板块均实现盈利:

  · 基础设施业务板块斩获丰厚收益,达到6.73亿新元。

  · 城市发展业务板块收益稳健,达到3.06亿新元。

  · 互联互通业务板块收益同比激增45%,达到1.84亿新元。

  · 转型取得良好进展:

  · 经常性收入为7.66亿新元,占净利润的72%[3]。

  · 2024年宣布资产变现达15亿新元[4],同比增长61%。

  · 提前两年实现每年运营成本节约7000万新元的目标;宣布截至2026年底前每年可再节约5000万新元。

  · 2024财年自由现金流入额[6]为9.01亿新元,而2023财年自由现金流出额[7]为3.84亿新元。

  · 宣布计划建设两个新的海底光缆系统,每个系统配备30对光纤,旨在将新加坡与亚洲其他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域相连接。

  · 拟议年终现金股息为每股19.0分新元,这将使2024财年的总现金股息达到每股34.0分新元。

  吉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宝”)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0.64亿新元,较2023财年10.15亿新元增长5%,这一数据未计入其岸外与海事(O&M)遗留资产的影响[5]。以上数据意味着,股本收益率从2023财年的9.5%提升到了10.1%。

  2024财年,吉宝旗下的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和互联互通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盈利。其中,基础设施业务板块凭借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吉宝贡献了63%的净利润[3];而快速增长的互联互通业务板块收益同比增长45%,贡献了17%的净利润份额[3]。吉宝的经常性收入达到了7.66亿新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占2024财年净利润[3]的72%。公司的现金状况也有所改善。在2024财年,吉宝的自由现金流入额[6]达到了9.01亿新元,而一年前则为现金流出[7]3.84亿新元。 

1740467643314250.png

吉宝新加坡数据中心7号和8号是吉宝在新加坡最新的AI就绪数据中心资产,位于仁定巷82号的吉宝数据中心园区内。

  吉宝总裁卢振华(Loh Chin Hua)先生在公布吉宝全年业绩的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公司在能源转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浪潮以及另类实体资产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紧抓机遇,成功从一家多元化企业集团转型为全球资产管理与运营商。

  卢振华先生表示:“吉宝历经多年转型为全球资产管理与运营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全球经济环境波动,我们凭借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实现了更高的收益,经常性收入在2024财年净利润[3]中占比高达72%。随着我们选择性地进行投资,同时将基金管理规模(FUM)[1]从550亿新元提升至880亿新元,我们2024财年的资产管理费[2]强劲增长54%,达到了4.36亿新元。在推动吉宝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依托企业综合商业系统,提供世界所需的互联互通和可持续解决方案,为股东和有限合伙人创造丰厚回报。”

  吉宝的转型成绩单

  资产管理:自2020年至2024年,吉宝的基金管理规模[1]实现大幅增长,从370亿新元跃升至880亿新元,增幅约为2.4倍。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费[2]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达到4.36亿新元,同期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5%。2024年,吉宝通过成功收购欧洲资产管理公司Aermont Capital,进一步将其市场版图从亚太地区拓展至欧洲。除城市发展领域外,吉宝还在能源、环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私募信贷等新兴资产类别中稳固了其地位。自2002年以来,吉宝作为值得信赖的投资合作伙伴,为其有限合伙人带来的交易平均内部收益率达到20%,股权倍数为2.0倍。

  资产变现:自2020年10月启动资产变现计划以来,吉宝已宣布达成近70亿新元的变现交易,其中包括2024年达成的15亿新元[4]。吉宝正朝着到2026年底前实现100亿至120亿新元资产变现的中期目标稳步迈进。加上2023年出售吉宝岸外与海事业务的47亿新元[8],截至目前,吉宝的总资产变现金额已达到117亿新元。

  经常性收入:吉宝显著优化了其收益结构,经常性收入占比提高。2024财年,公司经常性收入为7.66亿新元,这一数字占持续经营年度净利润的72%(不计岸外与海事业务遗留资产的影响),相比之下,三年前即2021财年的这一占比仅为21%。

  成本节约:自2023年初踏上转型之路以来,吉宝已提前两年实现经常性每年运营成本节约7000万新元的目标。目前,吉宝正进一步将年度成本节约目标提升至1.2亿新元,即在现有基础上再节约5000万新元,力争在2026年底前达成这一新目标。

  股东回报:过去三年里,吉宝为股东带来的年化股东总回报率[9]高达34.8%,超过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11.9%的回报率。

  2024财年最终股息

  董事会已提议,为2024财年每股股票派发19.0分新元的最终现金股息。待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将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向股东发放。2024年8月,公司已向股东派发了每股15.0分新元的中期股息。因此,2024财年每股股票的总现金股息将达到34.0分新元。如果将本次为2024财年宣派的最终股息纳入统计,吉宝在过去三个财年中,每股股票派发的股息及以股票形式进行的分派总额将高达3.37新元。

  吉宝简介

  吉宝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资产管理及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和互联互通领域拥有强大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能力。吉宝的总部位于新加坡,业务遍及全球 20 多个国家,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脱碳、可持续城市更新和数字互联互通提供关键基础设施和服务。吉宝通过其优质的投资平台和资产组合,包括私募基金和上市的房地产和商业信托,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创造持久价值。

  业务亮点

  近年来,基础设施业务板块凭借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实现了显著的收益增长。2024财年,该业务板块的净利润高达6.73亿新元,这一数字是2021财年的4.9倍,当时仅为1.37亿新元[10]。吉宝通过多年努力,成功将原本波动较大的电力交易利润转化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已有70%的电力产能获得三年或以上的保障。此外,氢兼容型吉宝沙克拉热电联产发电厂的建设进度已达85%,正按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在业务转型方面,基础设施业务板块已从垃圾和水处理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采购与施工(EPC)服务商,转变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运营和维护服务的提供商,可以持续产生经常性收入。原本主要聚焦新加坡、规模相对较小的基础设施业务板块,现已成功扩展至中国、印度、泰国和越南,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大规模提供脱碳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基础设施业务板块已签署了约60亿新元的非电力相关长期合同,预计从2025年起,这些合同将每年带来超过1亿新元的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EBITDA)。吉宝基础设施部门还积极利用吉宝私募基金,并通过吉宝基础设施信托实现资本循环,以抓住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脱碳领域的发展机遇。

  城市发展业务板块持续向轻资产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转型。该业务板块的总资产规模已从2017年底的157亿新元缩减至2024年底的141亿新元。吉宝在2024年底前宣布的70亿新元总资产变现金额,其中房地产资产占比约51%。作为城市发展运营部门重组的一部分,公司在过去两年成功实现了超过1亿新元的成本节约。

1740467541831866.png

吉宝数据中心组合的总电力容量已从2018年的240兆瓦增长2.7倍,达到2024年的650兆瓦,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本将其扩展至1.2吉瓦。

  吉宝的互联互通业务板块充分把握住了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机遇,已成长为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财年,该业务板块的净利润达到1.84亿新元,较2023财年的1.27亿新元增长45%,更是2018财年[12]7400万新元的2.5倍。数据中心组合的总电力容量[13]也从2018年的240兆瓦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650兆瓦,增幅高达2.7倍。吉宝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利用第三方资本,将这一容量进一步扩增至1.2吉瓦。Bifrost光缆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工,同时吉宝正积极探索开发另外两个海底光缆系统,这些光缆系统将配备超过30对光纤,旨在将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域相连接。 

1740473846732706.png

吉宝正在探索开发另外两条海底光缆系统,包含30多对光纤,连接东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及更广阔的市场。

  自五年前私有化以来,吉宝的子公司第一通(M1) 已从传统电信运营商成功转型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网络运营商,并与吉宝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综合互联互通商业系统。尽管面临诸多挑战,M1的EBITDA[14]依然实现了稳健增长,从2022财年的1.96亿新元增长至2024财年的2.17亿新元,增幅高达10.7%。M1还通过剥离网络资产成功释放了5.8亿新元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轻资产化进程。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M1全面更新了技术架构,顺利将所有客户迁移至其云原生平台,并通过淘汰旧系统节省成本约1000万新元。目前,M1约有90%的客户交易可通过其数字平台线上完成,而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65%。M1的服务成本一直在不断降低,预计从2025年起,与2020年相比,将能取得每位客户节省20%的年度服务费用。M1的业务版图已从新加坡扩展至区域,企业客户收入在2021年至2024年间实现了82%的显著增长。

  [1]投资项目的资产总值和未投资的资本承诺以杠杆方式预计全额投资情况下的基金管理规模。

  [2]包括来自子公司管理人、合资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全额费用,本年度内收购的平台/资产的年化费用,以及吉宝结成战略联盟的联营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得出的费用份额。此外,还包括赞助股权和共同投资中的资产管理费、交易费及咨询费。

  [3]指不计岸外与海事业务遗留资产情况下的持续经营净利润。

  [4]包括来自Asset Co的6.359亿新元,该金额基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Asset Co持有的10.7亿新元现金,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从Asset Co收到的7130万新元现金付款,同时扣除2022年宣布出售给Borr Drilling的三座自升式钻油台所获得的5.054亿新元。

  [5]岸外与海事业务遗留资产的影响包括海庭(Seatrium)股份的损益影响,钻油台遗留资产的损益,以及Floatel和精砺控股 (Dyna-Mac) 股份贡献影响。

  [6]这一数字包含了合并Asset Co所带来的10.7亿新元净现金流入。

  [7]包括作为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的一部分而实现的5亿新元现金部分,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列报。在此列入是为了更好地比较和理解自由现金流。

  [8]包括胜科海事(现为Seatrium海庭)的股份,该等股份已被分配或存放于隔离账户中,每股价格为2.30新元(若按海庭在2023年股份合并前的计算方式,则为每股0.115新元,该价格是合并后首个市场交易日该股份的最后成交价),此外还包括5亿新元的现金部分。

  [9]来源:彭博社

  [10]该数据基于吉宝2021财年报告中所披露的吉宝基础设施净利润。

  [11]包括联营公司和合资公司所持有资产的有效账面值,但不包含SSTEC的账面值。

  [12]根据吉宝2018财年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该数据基于吉宝讯通(Keppel T&T)和第一通(M1)两家公司在2019年私有化之前的净利润贡献。

  [13]包含正在建设中的项目。

  [14]EBITDA指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其中还包含联营公司的业绩贡献。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