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申遗”成功后,成为“世界非遗版”春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特魅力。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春节消费观察》显示,近两周,“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福字、窗花、灯彩、年画、春联、剪纸及各类传统刺绣产品的搜索和销售热度也大增,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文化高涨的热情和对年俗的情怀回归。
“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非遗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
木版年画、窗花等成“家居氛围组”
春节“申遗”成功,引发了人们对非遗产品的关注。非遗春节用非遗,京东观察显示,这个年货节期间,“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其中“福字”、“窗花”、“灯彩”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0%,“年画”、“春联”、“剪纸”的搜索热度也大增,这些产品都已经成为消费者过春节的“家庭氛围组”。
从传统文化的代表——年画产品来看,今年年货节期间,承载着传统工艺的木版年画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起源于明代崇祯年间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搜索量同比增长192%,凤翔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等产品也在今年收获了较高关注。地域销售特色上,南方消费者更青睐木版年画类产品,年画在重庆的销量同比增长超9倍,浙江、福建、江西、广西等省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也均超3倍。
在很多人印象里年画这类民俗产品与流行的奶油风、现代风等家居风格不搭,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传统文化血脉觉醒的年轻人开始接纳并喜欢上这种复古风格,并通过巧妙的家居搭配赋予了其更多潮流元素,有90后消费者评价表示:“两幅装裱好的木版年画,与之前家里的香薰烛、小摆件或是线香类的小物件摆在一起,氛围感一下子就来了。”
地方特色非遗火了!苏绣、湘绣等获高关注
年俗活动英歌舞关联搜索同比增长超4倍
飞针走线的绣品承载着非遗工艺,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年货。不同地区的特色绣品受到欢迎,其中色彩清雅、针法活泼的苏绣获得较快销售增长,销量同比增长253%。同时,色彩艳丽、层次感分明的蜀绣,生动传神、可双面异绣的湘绣,用线多样、场面热烈的粤绣,粗犷豪放、丝线粗壮的鲁绣等绣品也纷纷获得较高关注,销量同比增长均超90%。从销售地域上看,湖北消费者对传统刺绣技艺的产品更为关注,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6倍,同时云南、上海、贵州、广东等地也有280%以上增长。
今年年货节期间,不只是充满中国风的非遗产品热销,一些传统音乐戏曲、年俗活动类相关产品也颇受欢迎。在人们对年味的渴求下,曾经隐藏在各个县域小城、乡镇农村的年味文化在这两年成为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点,相关教程、表演用具、周边产品也被热搜,如糅合武术、戏剧等广东地区民间艺术的英歌舞在京东上的搜索量同比增长410%。
此外,流传于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湖北及安徽一带流传的黄梅戏、形成于京津两地的京韵大鼓等相关产品也受到消费者较大关注。从全国的销售趋势来看,徽剧的发源地安徽更加关注音乐戏曲及传统年俗活动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07%,同时陇剧的起源地甘肃、藏戏的源头西藏、越剧的创始地浙江等也有较高增长,显示出这些地区对传统年俗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
非遗风持续推动国潮热 国潮搜索量同比增长超4倍
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通过国潮的创新表达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春节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点,人们在以贴年画、看戏曲、买绣品等古朴的方式承袭年俗外,也通过购买具有国潮元素的产品拉满春节的氛围感。
数据显示,“国潮”关联搜索量同比增长225%,其中国潮礼盒增长420%,国潮羽绒服、国潮风汉服、国潮口红、国潮文具盒、国潮伴手礼均有较快增长,将传统的刺绣、剪纸、青花瓷等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服饰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倍。在春节国潮产品销售上,家居饰品、手机通讯、文教文化用品、厨具、服饰内衣成为更受消费者关注的品类,从日常用品到文化娱乐都有着国潮产品的身影,在“不经意”间烘托出年味。
从“非遗春节”的申报成功,到非遗产品、年俗产品的热搜热销,这一系列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回归,也体现了更多消费者愿意以一种更传统、更原汁原味的方式来迎接新春。年画、绣品等在今年的春节舞台上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年货市场上的“新社交货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重新审视和体验传统年俗的魅力。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