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kout.com 实现45%的增长,为重返盈利奠定基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24





  -  Checkout.com宣布2024年以盈利收官,核心业务实现了45%净收入的同比增长,且在其所有运营地区均实现增长。

  -  目前,有40+商户每年通过Checkout网络处理的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客户仅占Checkout.com收入的18%。

  -  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30%的净收入增长,预计全球员工数量将增长15%,2024年其员工数量已增长了12%。

  英国伦敦——2025年1月23日——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 Checkout.com 今日宣布,2024 年以盈利收官,商业和金融科技领域核心业务占交易总量95%,实现了45%的净收入同比增长。里程碑式的业绩彰显了公司致力于通过更出色的支付表现,为全球数字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决心。

  Checkout.com 持续拓展多元化的商户群体,2024 年迎来了 300 多家全球企业加入其生态圈。目前,有超过 40 家商户每年通过 Checkout 支付网络处理的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客户仅占公司收入的 18%。在 2024 年的黑色星期五,有 67 家商户单日交易处理金额超过 1000 万美元,比 2023 年增长了 63%。

  Checkout.com 受到阿里巴巴、阿迪达斯、Delivery Hero、Docusign、戴森、宜家、Remitly、《金融时报》、Sainsbury’s、Sony、Uber Eats 和 Wise 等全球领先企业的信赖。公司在所有运营地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在美国的交易量增长超过 80%。Checkout.com 还进一步拓展了全球业务版图,成为首家在日本实现与 Visa 和 Mastercard 处理系统直接集成的全球支付服务商,同时也加强了在沙特阿拉伯的业务布局。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在加拿大和巴西推出直接收单功能,这将使 Checkout.com 能够满足北美和拉丁美洲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今日发送给商户、合作伙伴及员工的新年信函中,首席执行官 Guillaume Pousaz 透露,公司目标是在 2025 年实现净收入增长 30% 且全年保持盈利,并将员工数量增加 15%。

  Checkout.com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Guillaume Pousaz 表示:“我们所取得的增长,证明了我们团队的雄心壮志以及商户对我们的信任。在 2025 年,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解决商户面临的最棘手挑战,提升支付表现,助力商户进入更多市场,并提供更多满足消费者偏好的支付方式。”

  Checkout.com 重返盈利状态,反映了其客户至上的战略。公司在 2024 年获得了高达 65 分的NPS(净推荐值)。公司持续在研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以提升数字化企业的支付表现。目前,公司的卡数据存储库已存储超过 25 亿张卡片,其 Intelligent Acceptance 产品每分钟可优化超过 2.6 万笔交易,自推出以来已为商户带来 90 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Checkout.com 于 2024 年推出了 Checkout Business Account 产品,帮助优化商户现金流管理并减少资金在途的时间和成本。对于商户而言,快速获取资金至关重要。公司在从 Visa 或 Mastercard 收到资金之前,就会为商户提供当日结算服务。预计 2025 年将进一步推出新功能,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账户余额收益和无缝费用管理服务。

  Checkout.com 首席产品官 Meron Colbeci 表示:“我们在 2024 年取得的成功,反映了我们对支付绩效的不懈追求——通过优化每一笔交易,为商户创造更大价值。我们借助自己支付网络数据的强大力量,并提供兼备选择性和灵活性的模块化产品,使企业能够构建适合其独特需求的支付解决方案。我们对 2025 年充满期待,也期待能继续为全球商户带来积极影响。”

  关于 Checkout.com

  成立于2012年的Checkout.com是一家全球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的全球数字支付网络支持超过145种货币,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性能的支付解决方案,每年处理数十亿笔支付交易。

  凭借灵活和可扩展的技术,Checkout.com帮助商户提高支付成功率、降低成本、打击欺诈。

  Checkout.com总部位于伦敦,并在全球设有19个办公室,得到了索尼、Sainsbury’s、通用电气医疗、SHEIN、网易、小米等知名品牌的信任。Checkout.com于2018年和2021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办公室。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