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光阴,见证了一位创业者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面对重重困难,他从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姜发清,正是这位勇敢追梦者的生动写照,他的故事,就此缓缓铺陈开来。
一份转变
身份的更迭。自家族长辈起,他们便以务农和种植烟草为生计。在他年少时,他继承了先辈的农艺,在郎溪十字铺地区展开了烟草的种植。经过几年的烟草耕作,恰逢公司招聘烟草技术员,得益于烟站及政府人员的鼓励,他参与了选拔,并于2005年成为公司一员,由一个以种植烟草为业的农人转变为指导农人种植烟草的“专家”。
两次转折
面积的发展。2010年至2012年,在烟叶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的阶段,老姜任职于金坝烟站,开始了白天在烟田指导、夜晚访问烟农的工作模式。他不惧困难,逐户拜访,深入了解村民的担忧与期望,并积极鼓励他们投身烟叶种植。记忆犹新2012年,他成功说服杨柳镇双乐村瞿村组的烟农种植烟叶,并向公司申请为瞿村配套基础设施,建造了一座桥梁,解决了当地居民出行困难的问题。瞿村组村民在新桥上自发庆祝,他有幸亲眼见证这一时刻,作为皖南烟叶人,他内心特别骄傲。如今的杨柳镇,烟叶种植面积从他初入职场时的200亩,发展至如今的万亩大镇,他对此成就感到有荣具焉。
万担量、万亩部。在烟叶分级与管理方面,他从片长到小组长,再到服务经理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多次磨炼。2023年分级期间,他在烟站的安排下,担任金坝分级点的分级经理。尽管之前已有分级经理的工作经验,但面对金坝和杨柳两个服务部的3.5万担分级量,压力巨大。在他的带领下,平稳完成分级任务。2024年,烟站探索新的管服模式,服务部进行了整合,寒亭服务部的种植面积18197亩。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带领的服务部的上等烟比例在烟站中名列前茅。这两次经历,对他个人而言,没有先例可循,他只能硬着头皮勇往直前,在不断的压力中学习、蜕变、适应和成长。
三种感受
以烟农为本、维护烟农利益。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老姜觉得,维护烟农利益是解决基层矛盾的关键。老姜回忆到,“我在金坝点时,有一年,甘仕平成为了我的辅导对象,那一年他种植了380亩烟叶,收获了12万5千余斤烟叶,纯收入达到60万,产值和质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正是因为这样的收益,在接下来的烟叶生产中,他每个环节都积极地落实烟叶技术”。在老姜调至寒亭服务部后,文昌镇每逢暴雨,烟田极易遭受涝害,为了减轻损失,在灾害发生前老姜总是组织人手帮助他们进行烟叶的采烤。正是平时与烟农建立的深厚情感,在执行公司和烟站的政策时,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2024年底,在对文昌镇烟田面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他带领服务部人员通过耐心沟通和合理引导,成功地将文昌镇的烟田面积从8千余亩优化至7千余亩。
致力于服务烟农,成就自我。昔日的伙伴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仍旧坚守农耕,有的开创了养殖事业,而老姜则选择成为了一名烟技员,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转变。自创业之初至今,公司企业文化的浸润,多年的管理和技术知识培训,老姜个人得到了显著的成长,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转变了原有的观念,他的子女亦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氛围。女儿现已长大成人,她时常回忆起公司举办的夏令营活动,那时与伙伴们的相处让她从一个缺乏自信、知识匮乏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结识的朋友们至今仍保持联系。女儿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对他而言,正是由于加入了皖南烟叶,才使得孩子的视野得以拓宽,在同龄人中在教育培养方面占据了先机。在公司服务的二十年里,他的出行工具从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汽车,见证了公司在创业过程中的不断进步。而他个人也在市区购置了房产、拥有了私家车,实现了公司最初对员工的承诺。
自甘成为一枚基石。今年,服务部设置进行了优化,他被委以洪林服务部经理之职,负责该区域5897亩烟叶的生产与管理。尽管从18197亩缩减至5897亩,工作压力更大了,“我要实现洪林服务部的烟叶质量显著提升。”“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担当与敬业是他作为皖南烟叶人的精神。
历经二十年的风雨同舟,他坚守着皖南烟叶人的职业理念,在服务烟农、助力烟农致富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二十年来,他与烟叶大地的画卷同行,与公司共同描绘金色烟叶的篇章。(皖南烟叶公司 周惠娟)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