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4桥隧发展科技创新大会暨桥隧创新成果展在贵州贵阳举行,会上发布了“杰出桥梁工匠”名单,中交路建专业化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总工程师蒋德林获此殊荣。
三十载春秋,蒋德林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蓝海碧波的海沧大桥到气势恢宏的邳州运河大桥,从长虹卧波的东海大桥到汉中水韵的汉江桥闸工程,从与山云同肩的矮寨大桥再到与江水和弦的洞庭湖大桥,桥梁的印记已然熔铸进这位工匠心中。
1990年,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蒋德林在从事五年的机械设备及钢结构的相关设计制造工作后,转行迈入桥梁建设领域。虽然并非是桥梁建设专业“科班”出身,但蒋德林凭借“再学一门土木工程又有何难”的坚定信念,仅用一年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便迅速掌握了桥梁工程土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展现出了他在新领域的卓越潜质。
2013年,蒋德林出任中交路建承建的杭瑞洞庭湖大桥A2标项目的常务副经理。该桥是一座主跨1480米,当时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被誉为一项“超级工程”。重担在肩,蒋德林却对此志在必得,誓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此信念之下,是五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繁忙而充满挑战的施工现场,保工期、抢汛期,直至项目结束,蒋德林的身影在各环节间辗转不停,他也因此被冠以洞庭湖上的“定海神针”。
2019年年底,蒋德林调任中交路建新成立的专业化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并担任总工程师。不久,公司承接城开高速蓼子特大桥的主桥钢结构工程。蓼子特大桥位于重庆大巴山腹地,桥面距离河面达127米,拱肋最高处距离河面186米,相当于60层楼高,钢梁运输和拼装场地极其受限,施工难度大。
多年实践能力的锤炼、施工经验的积累,蒋德林全程坚持参与方案的设计与把关,并始终坚守在施工最前线。面对外界的疑惑,他们不解“为何还要扎在这炎热的山鼻子上”但蒋德林只是摆了摆手,说“这座桥梁钢结构部分,最是‘凶险’,每个环节都要盯住了,丝毫不能大意。”
在重庆城开高速蓼子特大桥建设期间,蒋德林与项目青年员工一同冒高温、战酷暑、抢进度,不仅带领技术员多次深入施工区域,还常将自己的经验结合蓼子特大桥施工情况与技术员一起探讨交流,俨然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傅”。
在拱肋合龙的关键期,项目青年常怀钦佩“我们蒋总不服老,每次都是他率先爬上186米高的拱顶,我们得跟上他的脚步。”在蒋德林这位“老师傅”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项目青年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最终,在以蒋德林为代表的全体中交路建技术团队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国内首例单桥转体操作次数最多、竖转仰角最大、转体动作最复杂、合龙方式最简洁的施工记录。
同样受限于复杂的场地施工条件,桥面钢梁的拼装同样困难重重,再沿袭常规的施工工艺,显然是行不通的。对此,他牵头研发国际首台拱上负载行走吊机,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牵引吊机,从187米深的谷底将钢梁提运而上,沿拱肋纵向全覆盖移运钢梁,完美解决了山区钢梁运输道路和拼装场地受限条件下的安装难题,仅用17天就完成了全桥20片钢梁的架设,比传统缆索吊、荡移工艺的工效快3~4倍,创造了拱桥钢梁架设新纪录!
钢结构分公司成立五年来,蒋德林始终将工艺创新和技术研发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手段,先后主持开展了负载行走式拱上吊机、拱肋滑移、浮运、提升、侧转等工艺研究,带领技术团队完成约30万吨的钢结构加工制造与安装任务,成为公司迈入高质量发展正轨的引路人。
从业30年间,“干一行,爱一行”,朴素的价值观是蒋德林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期间,蒋德林获评首届“湖南高速工匠”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6项,获得发明专利18项,其中一项获得2012年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获得2020年中交集团优秀专利奖,参与建设的项目全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质量优质奖。
此次获评“杰出桥梁工匠”荣誉称号,不仅是对他30年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在桥梁事业上默默付出的最佳肯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