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承担着助力变革、深化服务、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交易速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促使证券机构不断寻求技术革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旨在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信证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圳国投证券有限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国信证券已成长为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截至2023年12月末,注册资本96.12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在全国117个城市和地区共设有57家分公司、181家营业部。近年来,国信证券积极响应数字金融发展趋势,深入探索数字金融应用,为了提升交易处理能力、增强客户体验,携手华为共同研发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时代发展新方向 核心交易新需求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和《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的陆续发布,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而核心交易系统转型成为重中之重。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证券行业亟须解决以下挑战:
交易高峰挑战重重:在交易高峰期,如重大政策发布或市场波动剧烈时,大量交易请求瞬间涌入。如果系统可能出现处理速度下降、延迟增加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交易体验,还可能导致交易机会的错失。
既稳又快的投资体验:证券交易要求系统具备极高的稳定性,任何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何既要保障核心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又要给普通投资者提供极速交易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的成交率,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
数据处理与安全难题:证券交易涉及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存储,包括客户信息、交易记录等敏感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这些数据,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并避免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筑牢数字金融底座 助力数智金融发展
为了解决以上挑战,华为发挥ICT多产品的协同优势,携手合作伙伴,基于高性能ICT基础设施,完成了核心交易全场景应用的集成适配和优化,结合国信证券面向交易场景的业务能力,共同打造了新一代证券核心交易解决方案,实现了多项性能提升:
高性能架构,应对交易高峰冲击
针对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难题,华为通过分布式计算技术和优化的算法,系统能够在交易高峰时轻松应对海量交易请求。突破上一代在业务处理容量、响应速度、并发处理等方面的瓶颈,交易时延小于500微秒,并发处理能力提升百倍。支持全市场、全业务、全品种交易,并具备7*24小时交易能力。
多重保障,筑牢系统稳定之基
新一代核心系统基于华为鲲鹏开发与优化,在内核线程调度、缓存数据分布、指令优化方面充分发挥鲲鹏架构优势,可实现高性能低时延。Gauss DB与内存订单系统进行端到端优化,实现最佳容灾调度、最快执行优化,轻松承载百万级并发落库和千万级并发查询。在新一代统一清算场景,Gauss DB承载全量清算业务数据,支持多分片并发处理,日终清算时间大幅下降。全面解耦交易、清算、账户运营三大体系,敏稳态业务全面分离,支持业务插件式装载,赋能业务快速拓展与模式创新。
安全可信的数据处理与防护
在数据处理方面,华为采用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缓存技术,加速数据的读写。在安全防护上,构建了多层加密和访问控制体系。全系统无单点故障风险,中心内支持秒级自动切换;灾备中心支持分钟级切换。此外,系统还创新性引入了核心组件守护实例,解决内存交易系统行业难题,为交易安全再添一层保障。与此同时,系统还支持CICD持续发布,可一键式升级部署,实现了自动化采集和全方位预警监测。
国信证券CIO刘汉西指出,新系统的交易、清算、账户运营全面解耦,支持全业务财富管理;新系统突破性能瓶颈,交易时延小于500微秒,并发处理能力提升百倍。新系统的成功上线,代表国信证券在数字金融领域实现了又一次重大飞跃,向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数字金融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应对挑战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证券行业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华为和国信证券的合作将不断深化,持续创新。双方将继续携手探索新技术在证券交易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在交易决策中的应用、区块链在数据安全和交易记录方面的创新等,将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在“数字金融”潮流下,共同推动证券行业核心交易数字化升级,为中国证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 选择华为,让您的企业轻松数智化。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