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是健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统计工作更需发挥好在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中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对统计现代化改革做了重要部署。这就需要统计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发展的“时”和“势”,科学应对面临的“危”与“机”,准确识变和主动求变,加快推进统计方法制度创新。
一、新阶段统计服务面临的新挑战
(一)部分统计调查制度滞后
一是数据采集难以适应快速决策需求。目前统计方法主要依赖定期的统计调查和报表制度,数据收集和处理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数据及时性要求。尤其是在面对新兴经济业态和复杂数据来源时,依赖企业填报、抽样调查等方式,数据采集渠道相对单一,数据准确性也受到挑战。
二是行业划分难以适用融合产业发展。传统的统计方法无法满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新服务、派生产业等统计制度不完善,创新领域调查范围涵盖不足。以电动汽车充电行业为例,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认定其属于零售业,由于商品的特殊性——用于交通工具的电力不属于实物商品,该企业只有少量销售充电桩设备可统计为商品销售额,而充电桩中的电力由于属于非实物商品不能计入。但在企业实际运营中,销售设备只是业务链条的初始环节,售电才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业务主体,其过程中的服务和研发收益均无法体现。
(二)数据动态监测方法滞后
一是统计数据监测方法不够全面及时。统计数据主要依赖于企业报表、行政记录和统计调查等渠道获取,无法对新经济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些关键指标,如数据资产价值、数字平台交易额等,尚未纳入常规统计范围,使得对数字经济规模和贡献度难以准确衡量。
二是新型领域监测指标设计存在不足。产业创新往往伴随着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使得传统的产业边界变得模糊,对统计指标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服务性消费的统计,地区测算存在基础数据资料不完备、国家和地区服务零售测算结果不衔接等问题。
(三)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一是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偏慢。统计工作各环节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如工业统计首先要企业填写大量统计表格上报到基层统计所,然后再逐级统计机构审核汇总。这个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传输环节多、耗时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和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统计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面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变化,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和反映数据信息,更难及时开展数据挖掘和实时处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重塑统计生产关系提供了更多动力。
二、新理念统计方法改革的新方向
(一)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统计工作动力
一是推进统计标准与调查制度现代化。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订相关派生产业分类,持续提升统计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深入研究反映新业态、新模式的指标,探索有效反映产业趋势的统计方法制度。跟进高质量发展方式的变化,科学设计反映新经济、新领域、新场景、新技术的方法制度。系统梳理统计指标、报表和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力精简过时的、使用过于狭窄的指标,不断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更加完善。
二是丰富科技创新领域统计指标体系。扩大行业统计范围,更全面地反映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创新活动类型全覆盖,将创新的其他环节和类型纳入统计,不仅关注研发活动,如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引入反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指标,如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增加反映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更综合地评价创新的价值影响。
(二)坚持技术赋能,强化统计工作支撑
一是加强统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统计”。深入实施统计云工程,持续推进统计业务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技术在调查对象管理、数据审核评估、数据加工处理、资料发布共享、统计执法监督等方面应用,增强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效能。深化数据价值挖掘利用,丰富服务手段和内容,增强统计数据支撑领导决策指挥和部门行业监管、满足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数据需求的能力。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享机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同要求,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畅通数据共享共用渠道。健全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数据治理能力,减少重复调查和数据采集,降低统计成本;进一步健全互动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协调发展的“大统计”格局,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范数据冗余、矛盾和错漏;加强统计工作“一盘棋”统筹,提升对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理解掌握,持续夯实源头数据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统计工作队伍
一是培养一批专业化统计干部队伍。坚持人才强统,推动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统计现代化改革实践。紧抓“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学好吃透国家统计法律法规,提升对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理解掌握,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培养“绝大多数”,在改革攻坚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多措并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统计干部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统计工作要求。
二是营造包容开放的依法统计氛围。强化统计宣传,做好统计数据解读,提高统计公信力。加强统计信息公开,丰富统计数据产品,更好满足多样化统计信息需求。深入开发统计数据库,进一步提升“诚信统计”品牌影响力,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践行为民统计初心,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作者:陈丽,北京市委党校中青班 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