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e宝褓全球首店开业,喜临门重塑中国睡眠科技全球影响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11





  11月8日,喜临门投资的智慧睡眠生态品牌“aise宝褓”的首家线下旗舰店在上海盛大开业,并同步完成了首批产品的正式交付。

  据了解,开业首日,上海港汇恒隆门店顾客络绎不绝。同时,宝褓直播间也迎来了流量爆发,直播间流量增长150倍,吸引了超30万观众的关注,这一热潮还带动了天猫和京东旗舰店浏览量的显著增长,增幅高达480%。

  此前,央视《正点财经》曾聚焦家具出口市场,并称赞中国家具行业在海外的新代表,其中特别提到喜临门的出口订单火爆。据报道,喜临门国际业务中心袍江基地的床垫月度产能约17万张,软品(沙发、软床)月度产能约4-5万套。在2024年1-8月份,床垫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0-25%,软品的出口量增长超过了60%,总体呈现高增长态势。

  在睡眠科技领域,喜临门正重塑中国睡眠科技全球影响力。

  01 量身定制的“好睡眠”

  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

  英国科学家马修·沃克在其著作中《Why We Sleep》中写道:“要使大脑和身体健康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觉。”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优质的睡眠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奢侈品。喜临门睡眠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权威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降低了5.16。

  何为优质的睡眠?aise宝褓给出了答案——“宝褓般好睡眠”。

  宝宝之所以能享受优质的睡眠,是因为他们拥有充分的安全感(父母无微不至的看护)和百分百的合体感(量身定做的襁褓)。因此,评判睡眠科技是否能真正带来优质睡眠,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帮用户找回宝宝般的安全感和贴合感。


  这也一直是“aise宝褓”的品牌愿景。“aise”即 AI Sleep-well Ecosystem 智慧睡眠生态,“宝褓”意指爱如珍宝、护爱周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ise宝褓研发出集CloudHold、CloudSleep、iRoomy三大模块于一体的云动系统,实现了对传统睡眠方式的颠覆性创新。

  比如,相较于传统钢丝弹簧,宝褓采用革命性空气弹簧技术,组成分布式云动弹簧矩阵。云系统中的CloudHold模块能智能检测睡姿,提供个性化支撑,解决选床难和多人共眠不适等问题。

  又如,CloudSleep云眠主动助眠模块含微型按摩和石墨烯加热,模拟SPA,可以舒缓腰肌劳损,提升睡眠舒适度。

  除此之外,iRoomy智联模块提供定制化哄睡和智能唤醒,通过手机App管理睡眠,可增强用户个性化体验。

  宝褓的云动系统打造了从睡前到睡醒的完整睡眠链条,每个环节都旨在提升舒适度和效率。这与席梦思弹簧床革命不同,宝褓不仅用空气弹簧革新形态,更通过智慧系统让被动睡眠变为主动,引领睡眠新革命。

图:梅耶·马斯克体验aise宝褓智能床

  值得注意的是,喜临门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2%至39.5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4%至2.34亿元。其中,aise宝褓作为其创新产品,凭借其高颜值与智能化设计,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对业绩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2 喜临门持续加码渠道建设

  aise宝褓的强大后盾是其投资方喜临门。

  自1984年创立,喜临门专注于人类健康睡眠,2012至2023年间研发投入超10亿。目前拥有9大生产基地、超5600家门店。其5G智慧工厂和CNAS认证质量检测中心确保了aise宝褓的高效协同和品质保证。

图:喜临门5G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家具行业首例5G工业互联网实践

  此外,宝褓睡眠科技在市场拓展上成效显著,目前已与洲际、万豪、锦江等十大酒店集团合作。据悉,5月至10月,喜临门在30多家超五星级酒店举办了预约睡眠体验,吸引了1000多名EMBA成员及企业家参与体验。

  同时,喜临门也在加速出海步伐。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喜临门国外销售同比增长46.49%,毛利率提升6.78%。其旗下品牌aise宝褓智能床,凭借高颜值与智能化设计,在第29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上崭露头角,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经销商的目光,更成为了中国家具行业出海的一张崭新名片。

  特别是在欧洲市场,aise宝褓智能床凭借其出色的舒适度和智能化功能,受到了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一位荷兰家具经销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感觉这张床很舒服,中国的家具技术在最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方面不断探索,这非常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

  随着aise宝褓首家线下旗舰店的盛大开业及与喜临门持续加码渠道建设,其正以其强大的智造力和创新力,引领中国睡眠科技走向世界舞台。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